【难民苦况】踏上无尽旅途 历尽人间困苦 五个难民小孩的故事
香港早前有出电影《五个小孩的校长》,讲述本港五位来自弱势社群小孩的真人真事,感人肺腑。反观欧洲各国政府对难民儿童的基本权利却采用鸵鸟政策,互相推卸责任。以下五个难民小孩的故事,从躲避纳粹军的儿童车卡到叙利亚及阿富汗难民,探讨所谓标榜人权或人道主义的西方国家,是否比想像中冷漠无良?
我已没有未来,我的教育就只有车衫
15岁的哈吉(Mohamed Hajy)1月初冒著严寒天气,乘坐塞满难民的橡皮艇从土耳其渡海到希腊,差点溺毙。他描述当时幸好在最后一分钟遇上一个慈善机构的救助艇,救援人员从冰冷的水中将他拉起。他说尽管面对寒冷的天气、冰冷的海水及凶涌的海浪也要逃到希腊,再想办法进入欧洲,因为“在土耳其是没有前途的。”哈吉说。“我在土耳其为生活被逼当童工,人生就只有衣车。每天工作14小时,老板会不断催促‘快点!快点!’,每月只得300美元(约2340港元),根本不够生活。”
哈吉这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现时土耳其有40万名适龄叙利亚难民儿童没有机会上学。人权观察组织去年11月的报告指:“叙利亚难民儿童未能获得妥善教育,将令整个世代面临极大危机。无论难民最终选择返回叙利亚,或继续踏上充满危险的欧洲旅程,对未来的生活都是感到绝望。”
在远征欧洲的路途上,我很少被视为一个小孩。
九年前,仅12岁的巴沙里(Gulwali Passarlay)远征欧洲感到最糟糕的一刻,是大部份国家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孩子看待。他被伊朗驱逐出境,在土耳其及保加利亚又被监禁。为了与在英国的兄弟团聚,他企图偷偷混入开往英国的货车,被法国警察拘捕。
“我被剥夺睡眠权利,他们早已知道我整晚在车上没有睡觉,后来只能在自己搭建的小帐篷内与朋友小睡片刻。但每日早上,法国警察会对我们说‘Bonjour!’(法语:你好!)唤醒我们,然后把冷水泼到我们脸上,并开始审问我们。与兄弟团聚心切的巴沙里终于忍受不住毫无尊严的生活,一天他偷偷藏在载满香蕉的货车车厢,重重波折之下终于抵达英国。他需要寻求协助,与他的兄弟联系,但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英国官员对他说:“英国有超过6000万人,我们无法帮你找到你的兄弟。”感到绝望的巴沙里因身上没有护照及出生证明,更被官员评估他为16岁。“他们不相信我的年龄,不相信我的国籍,不相信我的一切。我感到自己受伤害,事情变到如此坏的地步,当时我曾想过自杀。”
不知道旅程要持续多久,但我看到死亡。
拿株布勒(Najeebullah)13岁时为逃避塔利班的征召,独自一人从阿富汗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Jalalabad)开展漫长的逃亡之旅。他忆述,“我的父母为帮我筹得经费,将家里的田地卖了。”拿株布勒在法国北部加莱省(Calais)的“丛林”(The Jungle)难民营停留了两至三个月。“当地天气寒冷,我每晚睡不超过一小时。”拿株布勒指当局并没有为儿童难民提供食物、御寒衣物。儿童抵达时只穿著单薄的衣服,瑟缩发抖,甚至出现低温症。
拿株布勒在2009年初,跟随货车潜入英国埃塞克斯郡(Essex),在那里他得到合理的对待及受教育的机会。看见叙利亚的难民儿童每天与死神搏斗,令他想起自身的经历。他希望这一代儿童难民跟他一样,得到他们应有的权利及待遇。
假如没有小童车卡,会怎样?
现年已85岁的西蒙,依稀记得在1939年1月11日午夜时分,小时候的自己在维也纳火车站登上小童车卡,脖子上印有一个数字,然后跟父母和弟弟告别。年纪小小的他没想过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这件事对一个8岁小孩来说,就像冒险一样。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会到英国跟一个犹太家庭居住。”
当年的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是纳粹军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之一。“水晶之夜”这个名字来自人民及准军事部队袭击犹太人开的商店、建筑物、车窗及教堂时,玻璃碎散落街道。邻近德国的荷兰亦四面楚歌,年龄介乎3至17岁无成人陪同的小孩能登上小童车卡,从奥地利开往收留他们的国家。
西蒙记得当时经海陆两路到达英国,旅途中因晕船一直睡著,到了英国利物浦车站便被带到一个旅馆过夜。第二天他在英国成功申请工作签证并获聘为家佣的姑姐前来接应。但对于第一次离开家园的西蒙,跟一个一句德语也不会说的农民家庭住在一起,确实有点困难。他乐观地说:“我的英语因此进步神速,但德语却退步了。”6周后,当母亲来探我时,她跟我用德语说话,我竟然用英文回答。她立即心碎了,泪洒满面。”西蒙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英国人。他曾回到奥地利自己出生的地方,但感觉很陌生。“假如没有小童车卡,会发生什么事?”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被人善待那一刻,感觉多好。
▲89岁的乌家1939年通过儿童车卡到达苏格兰。(Twitter)
乌家(Henry Wuga)同是为躲避纳粹党的魔爪,被家人送上小童车卡,年少无知的他不知大难临头,还在车上对父母大叫大嚷:“为什么我不能到巴黎与表弟一起过周末?为什么非要我去上火车不可?”
部分车上小孩找到赞助他们到英国生活的人,乌家也不例外,他到达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后,有心人赞助他到当地一所学校就读,平日会带他到音乐会和剧院,令乌家受艺术熏陶。“我真的很幸运,从来没有面对种族和排外问题。”不过,乌家16岁那年,他给家人写的信被中途拦截,乌家顿从因宗教受迫害的难民变成危险的敌人,更因此被拘留在马恩岛自治区 (Isle of Man)10个月。他记得许多当时被关的囚犯,都是在学术界有地位的犹太人,他还记得当时自己去听医学和哲学的讲座。
当年的纳粹儿童难民与现在的叙利亚难民待遇差天共地,生活环境恶劣,一日三餐温饱没有保障,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是遥遥无期,这一切都是违反联合国关于儿童权利公约。小朋友是社会未来的动梁,教育对小朋友来说是不能忽视,而教出一个有自由意志,懂思考,有梦想的小朋友更是造福社会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