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矽胶+金=科学怪鱼 哈佛教授制造魔鬼鱼助研人造器官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脸色惨绿、太阳穴嵌着两颗大镙丝——小说家笔下的科学怪人,展示了大众对“人造生物”的想像。由《科学怪人》到《钢之炼金术师》,人造生物都是创作中的疯狂想像,然而科学家近期已造出人造鱼,会游动、趋光,并有活的心肌细胞。科幻小说的幻想,实现了吗?

由科学家制造的“人造刺𫚉”,身体大部分为透明矽胶。(Karaghen Hudson and Michael Rosnach)

它不是真正的生物,它以金作骨骼、矽胶作身体;它也不是机器,它拥有老鼠的心肌细胞。哈佛大学教授帕克(Kevin Kit Parker)领导的团队,造出了一条硬币大小的人造刺𫚉(Stingray),即常称的魔鬼鱼,浸在充满糖分的营养液中,“牠”会向着光源游动。

就像科学怪人,人造鱼的身体部分亦来自不同材料:老鼠细胞、金、矽胶及感光海藻蛋白质,然后团队就像炼金术师,仅用上1星期,就造出了16毫米长的小魔鬼鱼,是一般𫚉鱼的十分之一大小。小鱼最顶部有一层经基因改造的老鼠心肌细胞,令它会对光敏感;其下是一层聚二甲基矽氧烷,这种矽胶可用于隆胸及隐形眼镜等,赋予鱼身弹性;两层矽胶中夹着金骨架。

人造刺𫚉的骨架以金制成。(Karaghen Hudson and Michael Rosnach)

如波浪搧动双翼

魔鬼鱼是身体扁平的软骨动物,具有如翅膀形状的胸鳍,游泳时会拍动胸鳍,有如搧动“双翼”在水中优雅翺翔。研究团队把小鱼胸鳍上的心肌细胞排列成蛇形Z状,当细胞被蓝光脉冲刺激时,会依序向下收缩,令胸鳍呈波浪搧动,犹如真正的魔鬼鱼。

与真正魔鬼鱼的结构不同,人造鱼并没有另一层向上收缩的肌肉,因此不能大幅度搧动胸鳍。为补不足,它的金质骨骼具有弹性及韧力,可带动胸鳍于收缩后重新向上,归回原位。

肌肉感光收缩 向光源游动

科学家团队采用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技术,使人造鱼对光敏感,从而控制它前进移动。团队为老鼠的心肌细胞注入来自海藻的蛋白,令细胞感光。因此当以蓝光照射时,则能够刺激细胞收缩,人造鱼更有趋光性,会向着光源游动。脉冲的频率更可以调节,令人造鱼可因应左右两侧不同波长,从而转向。以此方法,团队甚至可以控制人造鱼越过障碍,速度为每秒1.5毫米。虽然比起真正的鱼类来说不算快,但比其他生物混能机械则更高效率,无论速度、距离及持久力都更为优胜。

团队早于4年前就已用类似技术造出人造水母,然而当时水母无法控制,因此团队希望造出更敏捷的设计。科学家制造人造鱼,并不是为了好玩。人造鱼不能在实验室以外活动,除了必须营养液外,由于老鼠心肌细胞没有防疫系统,一出实验室,将会遭到细菌及真菌的无情攻击。但教授帕克表示他感兴趣的是“其生理构造、制造这些线路,及设计信号通道”。如最终可成功掌握心肌细胞收缩,将有助未来研发人工器官。

现时人工器官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以人类干细胞培植。由于多功能干细胞未成熟,科学家抽取后,可把它培育成身体任何部分。去年科学家就成功培植出可以跳动的心肌,有助研究药物作用及心脏运作,然而距离可供移植的人工心脏,依然有漫漫长路。

人造𫚉鱼(左)体积约硬币大小,与小型鳐鱼(右)比较起来小得多。(KaraghenHudson)

01百科
生物混能 绿色能源的希望?
生物混能(Biohybrid)技术糅合有机生物与无机机械,由于除了简单糖水外,不需其他能源,加上任务完成后容易分解,因此获科学界青睐。科学界常见还会研究为机械加入植物的光合系统,吸收光线作太阳能发电之用,其发电效能会更高。传统太阳能发电板约可将四成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而生物混能则近乎100%的太阳能均可转为电能。加上技术成熟后,原料仅用上植物蛋白,生产成本理论上会比传统太阳能电板的金属廉宜,期望可成为未来的绿色新能源。然而以现时技术,生物混能生产的电力依然较传统少,而其短暂的寿命亦将是科学界要处理的一大难题。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