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力撑英教师皮带体罚学生 30年前一票之差救屁股

撰文: 陈奕谦
出版:更新: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跟齐宣王说,爱惜自己的孩子,也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爱之心,虽然责之切,但“打仔”却未必是好方法。两个月前,东涌一名老师被家长投诉,指他用间尺打学生及“扭耳仔”,老师则解释只是开玩笑。
这类风波时有听闻,有时是教师手法“踩界”,有时是家长动辄投诉。但简单来说,界线就是不能体罚学生。但其实只在30年前,体罚才在英国以一票之差,在争议性中取缔。
撰文︰陈奕谦

英国曾就废除体罚掀争议。(Getty Images)

早在1967年,英国教育部已经发表检讨报告,建议学校废除体罚。到了1986年,国会审议法案,在公立学校及资助学校中禁止教师使用体罚。英国学校的体罚与香港相近,多数用藤条打手心或打屁股,亦有部分学校用鞋或皮带打学生。

时任首相戴卓尔夫人,执政的是保守党,但他们并不支持议案。教育部认为政府不必插手,干预老师如何教导学生。教育大臣的副手,正是香港人都不会陌生的彭定康。有记载彭定康说,体罚是教师维持秩序的有效方法,取缔体罚将会削弱教师权威,亦会令学校带来更多训导问题。

彭定康曾表示体罚是教师维持秩序的有效方法。(Getty Images)

外在行为 还得先问心理原因

体罚式微,是因为社会的道德观改变吗?或许不然,更重要的是体罚其实效果不彰。所谓体罚,无非都是希望孩童因为惨痛经历,下次不会再做恶行,或能够作出合乎教师期望的好行为。但教育心理学者提醒,老师即使罚学生,有时其他同学的反应却会令不良行为更趋出现,即使一时有效,一旦惩罚完之后又可能会“死灰复燃”。更甚的是,美国心理学者霍林格(Paul C Holinger)说,体罚可能令孩童将来更倾向以武力解决问题,例如欺负别人或粗暴对待妻儿。

相反,惩罚之外其实还有诸多“板斧”,可以予以奖励,亦可以鼓励一些替代行为。霍林格说,其中一个方法是要孩童多说。因为行为的出现都有其内在原因,要先处理内心情绪,要他们透过表达,培养更深思熟虑的决定,从而能有效改善行为。事实上,现在的教育理论多是如此说,主张正面鼓励学生,而不再是“治乱世、用重典”的思维。

至于香港,亦在1991年禁止教师体罚学生,1994年亦加入了《儿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免受“任何形式之身心暴力、伤害”等。不过罚跑圈或掌上压等,还是时有听闻。虽然这要学生付出体力,但毕竟与体罚不同,因此不在禁止之列。家长要体罚子女,不论在英还是在港,更是允许,除非涉及虐儿。

虽然,体罚已经取缔多年,但仍常见的是,教师和父母会即使成效不彰,仍以惯常手法来“对付”孩童,如责骂完又责骂,有时更是流于情绪发泄。其实道理相同,不先了解成因,对症下药,只是“斗恶”,岂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