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蓝褪色】法国紧急状态延续 国民不敢外出:他们会射杀我们
自巴黎连环恐袭后,法国紧急状态令不断延长。在法国国庆日发生的尼斯恐袭后,ISIS已承认责任。政府随即宣布再延续法令三个月,意味着该国将有至少11个月处于紧急状态。愈来愈多人担心,“紧急状态”将要在法国维持一段很长时间。国民生活和公共保安系统已因此大受影响,警力和军力已经开始不胜负荷,早已有批评质疑法国紧急状态令的成效。再加上日前尼斯发生凶徒单人匹马驾驶货车进行的袭击事件,令人不禁认为没有用。按总统奥朗德的说法,法国与极端组织ISIS处于战争之中。巴黎和尼斯巿民对恐袭犹有余悸,另一个危机却可能来自法国政府应对的态度。自从美国911后向恐怖主义“宣战”,不少反对声音已列举“反恐战争”的连串负面后果;高举“自由、平等、博爱”旗帜的法国似乎未有汲取教训,今时今日大打“反恐战争”牌,法国国民的自由恐将面对重大考验,甚至动摇人人平等的概念。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国庆日接受访问时,本来已明言法国紧急状态是时候终结,法国没有理由要长期限制人民的自由。岂料南部城市尼斯当晚就遭受恐袭,奥朗德迫不得已要推倒24小时前的说话,表示有意再度向国会寻求延长紧急状态令3个月。
法国警方调查追踪卡车恐怖袭击者身分和同伙嫌疑,因为各种迹象表明,此次恐怖袭击应是多人协作发动,涉嫌地下恐怖组织。法国警方十分谨慎,以避免对恐怖分子是否与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有协调过早下定论。
警方反恐专家指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事前避免恐怖分子独自利用汽车发动恐怖袭击。但奥朗德已决定维持法国万名军人在各地巡逻及为反恐布防,并且第一次征召退役警方以及安全人员为全国各地的反恐部队增兵。
其实自去年11月巴黎恐袭过后,法国人已习惯在紧急状态下生活,甚至成为生活常态。不过,曾任瑞士大使,派驻过澳大利亚、新加坡、科威等的沃克尔(Daniel Woker)认为巴黎恐袭的余震依然可见于社会、经济层面。
教徒上教堂感恐惧
平日熙来攘往的老佛爷(Les Galeries Lafayette)百货店,再难见到大批中国顾客,就连能操普通话的店员也只有闲下来。
听听巴黎民众言论,亦可观察到他们思想及行为的改变。沃克尔指一向头脑冷静的友人言谈间也流露忧虑,有人拒绝外出用餐,甚至有人害怕到教堂聚会,称因“他们会到那儿射杀我们”。
巴黎巿中心一间小餐馆,位于遇袭咖啡茶座旁边,东主质疑警察当日“害怕拿着AK47的凶徒”,为了“与危险保持距离而延迟到场”,否则不会在国家球场与巴克塔兰的袭击过后仍然未能阻止的其他枪击事件。这名餐馆东主计划结束生意,与家人离开巴黎。
现于瑞士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任职高级讲师的沃克尔指,纵使质疑警方反恐行动的论点,不论在事实、物流、统计层面皆有错误,不过无可否认不安情绪一直存在。
虽然去年12月初巴黎气候会议达成协议、极右国民阵线在地方选举受挫,不少珍惜现代法国传统价值的国民大感振奋,然而值得忧心的威胁不但来自国外,法国政府应对恐袭的反应亦同样堪忧。
“战争”无定义 “侵略”属国家行为
法国总统奥朗德形容去年11月造成至少130死350伤的巴黎连环恐袭属“战争行为”,指施袭者受恐怖组织ISIS指使,宣称“法国处于战争之中”,誓言“ISIS不会摧毁法国,因法国将会摧毁ISIS”。法国与ISIS之间是什么样的战争?
国际社会对“战争”没有公认定义。一般来说,“战争”普遍被视为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只限主权国专有。不过,法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来没有承认ISIS的合法主权地位。堪忧的是,如果这是“反恐战争”,高举“自由、平等、博爱”旗帜的法国,像911后的美国向恐怖主义“宣战”,是否国民自由遭受蚕食的开端?处理“反恐战争”概念之前,先要理解“战争”。
不过就算在联合国,亦没有国际公认的“战争”定义。比较接近的概念,是“侵略”。根据联合国1974年3314(XXIX)号决议《侵略定义》第一条,“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
虽然该条“解释性说明”列明,使用“国家”一词“不影响承认问题或一个国家是否为联合国会员国的问题”,但问题在于ISIS的活动范围在国际公认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国境内。在联合国框架内,“侵略”行为本该由叙利亚或伊拉克发动;反之,法国对外动武,对象也理应是叙利亚或伊拉克。
ISIS非国家 “宣战”不符国际法
法国现况与美国牵头2001年攻打阿富汗、2003年攻打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概念上稍有不同:塔利班及萨达姆分别于阿富汗及伊拉克掌权。这两次战争不论符合国际法与否,狭义上可被视为针对该两个主权国的战争。
美国乔治城大学政治教授沙尔(James Schall)就巴黎恐袭撰文指出,“法国总统应付的,是不符合国际法的行为。它只有自己的规则。ISIS并非正式获承认的公民国家(civil state)”。法国向ISIS“宣战”,而非向叙利亚和伊拉克“宣战”,已间接揭示了这场已非传统理解中的的常规战争了。
欧洲各国领袖表示支持法国的同时,也未以“战争”形容现况。意大利外长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宣布多项协助法国的措施时也特意强调,支持法国“不等于意大利需要感到身处战争之中”。
不少人形容法国眼前的是一场“反恐战争”(War on Terror),可是“恐怖主义”能以武力手段完全消灭的吗?法国会否陷入无了期的战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