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雪柜红光扫描细菌 瞬间捕捉食物致病黑手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在炎热的天气下,食物不但是人类的粮食,更是细菌的繁殖场。熟食、刺身、海鲜等,更位于食物之中高风险之列。放大一看,储存不当的食物表面爬满不断蠕动的细菌,等待人类伸出双筷一夹……听来恶心,但全靠细菌会活动,才令它们无所遁形。

现时的雪柜只能抑制细菌繁殖而非杀灭。(Getty images)

每逢夏日,食物中毒的新闻就屡见不鲜。截至今年5月,美国每5人就有1人曾遭遇食物中毒。食物中的致病原不但会令人上吐下泻,甚至有可能造成脑膜炎、败血病等严重征状,随时致命。据世卫数字,全球每年每10人就有1人进食受污染食物,有42万人更因而丧命,5岁以下的儿童更是食物中毒的高危群组,其中每年有12.5万人因此而死。然而细菌不如霉菌,不少都无色无味,外表难以察觉。

走出实验室 雪柜扫描细菌

以现时常用的技术,要侦测食物上的细菌并非易事,例如细菌培植及聚合酶连锁反应等,都是留在实验室的技术,而且过程复杂昂贵亦费时,难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纵然部分食品公司有检验细菌的技术及制度,但消费者并不能自行检验,只能信任公司的结果,加上运送过程、处理、店面及仓库储存等,亦同样会影响食物上细菌的数目,要为食物安全把关,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

截至今年5月,美国每5人就有1人曾遭遇食物中毒。

病菌一移动 发现光点变化

研究人员以鸡胸肉实验,以红光照射后,不但可辨认哪一部分的肉受病菌感染,更可辨认污染到什么程度。

技术所需设备相对简单,除了发射激光的装置外,仅需要一部可记录数秒变化的镜头,再比对影像,从而判断其中分别。研究人员所用镜头每秒可摄得30张影像,以规格而言并不算高,以iPhone 6为例,已可最高每秒摄得240格影像。

智能雪柜日渐普及,除了温度调控等功能外,韩国的研究人员正研究能自动扫描病菌的雪柜。病菌与病毒的分别。(Getty images)

不动不察 病毒毒素“走漏眼”

换言之,此技术不但快捷方便,且成本相对低廉,最重要的是,此技术可遥距侦测食物细菌,而不需接触到食物本身,甚至隔着透明胶袋亦可顺利侦察到。技术可广泛套用到食物生产线上,甚至一般家居雪柜亦可使用。

然而技术仍然有所限制,不能分辨出污染食物的病菌属何种类。如果污染物并不会改变激光散斑,则不能被影像比对发现,例如每年于美国杀死500万人的诺如病毒(Norovirus),则不能在新技术下被发现。另外,技术虽然能侦测出细菌,却不能发现病菌生出的致病毒素,此亦会成为危机之一。

虽然如此,但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既易受食物中毒威胁,亦难以接触到微生物实验室,因此新技术对他们而言别具意义。纵然新技术并不能百分百保障食品安全,但至少能堵截其中数种重要致病原,依然能令食物的卫生状况大幅改善,大大减少食物中毒的机会。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