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以外的一战结束百周年 虞美人花托不尽的哀思

撰文: 陈博悟
出版:更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由德、法代表签署停战协定而告终,结束这场席卷全球的残酷战事。一百年后,各国以肃穆庄重的活动或仪式,悼念牺牲的先烈,同时提醒世人和平得来不易。

一战结果百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由德、法代表签署停战协定而告终,结束这场席卷全球的残酷战事。一百年后,各国不同的活动、仪式和艺术装置等,悼念在战争中失去性命的军兵。(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战争估计造成最少3500万人死亡。在法国杜奥蒙(Douaumont)一个公墓内尽是白色十字架。杜奥蒙是“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dun)中其中一个战场。这场战役是一战中破坏性最大,维时也最长。这场战事中导致逾25万人死亡。(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一战中法德两国誓不两立,互相攻伐。一百年后,西线再无战事,两国亦已成为盟友。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与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仪式上一同搀扶满布鲜花的棺木,并为纪念碑揭幕。(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一战由法德两国在火车卡中签订的《贡比涅停战协定》(Armistice of Compiègne)而结束。马克龙和默克尔登上仿制的停战协议车厢,一起翻阅纪念册并签名。(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除了常见的虞美人花(corn poppy,学名为Papaver rhoeas)外,法国也有其专属的纪念花朵“蓝色矢车菊”(Bleuet de France)。巴黎市政府在市政厅前摆放了94,415朵蓝白红花朵,象征一战中死去的巴黎人。(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英法两国一战前为协约国成员,期后成为参战国,在战事中损失惨重。伦敦塔的护城河旁点满火把,把漆黑的河水照亮起来,纪念逝者以及战争结束。(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在比利时圣桑德里安(St. Symphorien)军事公墓内,向相信是首名和最后一名阵亡的英兵献花,他们分别是帕尔(John Parr)和埃利森(George Ellison)。(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在英国西敏寺内众人别上虞美人花襟章出席仪式。穿上军服的英国哈里王子(Prince Harry)向阵亡士兵敬礼。(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苏格兰爱丁堡( Edinburgh)的公园内展开传统的纪念活动,军队及老兵团队均有出席。一名穿上格仔裙的老兵,坐在轮椅上,抛下钉有虞美人花的十字架。(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英军参与了惨烈的“索姆河战役”(Battle of Somme),无止境的战壕对峙令士兵受尽折磨。有艺术家和军人在伦敦伊利沙伯女王奥林匹克公园(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的草坪上放置72,396个白布士兵模型,纪念这场战事牺牲的士兵。(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一战期间,加拿大跟随英国向同盟国宣战,并协助英法军队夺得重要阵地维米(Vimy)。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在法国维米加拿大国家纪念园中献花。(路透社)
一战结束百周年: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有参与战事,他们组成澳纽军团(ANZAC),与英法军队并肩作战。军团的死伤极之惨重,单是澳大利亚就估计有6.2万人死于战事中。当地有老兵在细雨下向阵亡战士献花。(Getty Images)
一战结束百周年:在新西兰惠灵顿(Wellington)海边,士兵呜放100发礼炮,向阵亡士兵致敬,同时纪念战争结束100年。(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加拿大军医麦克雷(John McCrae)写下诗句,令虞美人花成为一战的象征,并延续至今。澳大利亚民众在悉尼的公园喷水池旁放下朵朵塑胶制的虞美人花,形成一片红海。(路透社)
一战结束百周年:世界大战令士兵离乡别井,奔赴外地殊死作战,并且有不少人客死异乡。一名前法国海军水手穿上旧制服,在纪念仪式上细听澳纽军团的事迹。(视觉中国)
一战结束百周年:战争让人类深陷苦楚,逝去的英烈无不在警惕我们和平的可贵。尽管一百年过去,但凭借各种纪念活动和象征物品,一战的教训将仍深印人们脑中,教人永志不忘。(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