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孟加拉“三步走”方案犹胜制裁 看中美外交角力上的虚与实

撰文: 陈智深
出版:更新:

上周教宗先后出访缅甸和孟加拉,备受外界关注,特别是对“罗兴亚人”问题如何处理更成为焦点,不过教宗身份始终和纯粹的政治领袖有别,结果只选择了避重就轻来处理,未有为局面带来突破。反而从近期国际社会行动来看,这地区的形势仍然隐隐地看到中美两大国的身影,双方更不断以“虚招”和“实招”进行角力。

在最近处理缅甸罗兴亚人问题上,美国人态度一直刁桥扭拧,美国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予人的感觉是一直在“打嘴炮”,连就缅甸是否进行“种族清洗”字眼也在翻来覆去,完全未能提出一个令国际社会都信服的建议。

蒂勒森在10月中旬访问缅甸,一度希望亲自斡旋危机。当时美国对缅甸政府的态度较国际上其他声音如联合国和欧盟宽容得多,在与昂山素季的联合记者会上,蒂勒森表示,因罗兴亚危机而对缅甸追加制裁并不明智,更允诺提供额外4.7亿美元的援助。

蒂勒森在教宗访问缅甸前突然改变态度,谴责缅甸政府军的“种族清洗”行为。(美联社)

然而,美国国务院在11月22日发出的新闻稿中,却开始用大量篇幅谴责缅甸政府军的“种族清洗”行为,并提到“能否妥善回应罗兴亚危机,是决定缅甸民主化进程是否成功的标志”。

反观中国外长王毅早前向缅甸提出“三步走”方案,却是为解决问题提出实际建议。三步走中的头两步——实现停火及加强缅甸和孟加拉的沟通,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吁;而最核心的第三步则体现中国方案的独特性:唯有消除这混乱的根本肇因——贫困,才可以解决地区危机。

中国外长王毅(左)向缅甸提出“三步走”方案,为缅、孟两国解决问题提出实际建议。旁为缅甸总统廷觉。(美联社)

在处理缅甸问题上,完全体现了美国与中国在外交上的“虚”与“实”,而两者之分野,足以再次印证美国自特朗普上台后,外交手段往往过于反复甚至无所出,主要力量仍集中在处理美国国内问题,就算早前特朗普访亚之行屡次提及的印太战略,充其量也只是和美国利益相关,未算是甚么外交上的雄才大略。

又正如处理朝鲜半岛局势紧张问题,美方联同国际社会一直主张提升国际上制裁朝鲜的力度,希望迫使朝鲜停止发射导弹甚至进行核试,但朝鲜面对此举却毫无惧色,甚至态度愈发嚣张,继续进行多次导弹发射,距离重回谈判桌之路已愈走愈远。反观中国一直呼吁各方接受中方的“双暂停”倡议,即北韩暂停核试与飞弹试射,美韩也停止联合军演。

美持续军演无济于事 华力主拉朝鲜回谈判桌

较早前,王毅表明制裁是需要的,但绝不是最终目的,目的还是要把朝鲜半岛核问题拉回到谈判桌,透过谈判寻求解决办法,直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长治久安,故“双暂停”倡议是目前最为现实可行且最为合情合理的方案。中方呼吁重启六方会谈,一直强调要用外交和政治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尤其要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此举较美国以制裁和军事威吓等手段来刺激朝鲜,无疑较实际。

中国一直呼吁各方接受中方的“双暂停”倡议去处理朝鲜问题,图右一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吴海涛,左一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美联社)

中方力促政治解决叙利亚大局

说远一点,中国对叙利亚也采用类似态度,上月仍然在联合国上表明不希望叙化武问题干扰以政治解决大局的思维,同时在更早前在大马士革近郊赈济灾民。对于叙利亚的未来,包括领导人去留、政府组成、制定宪法等问题,中国政府仍然相信应交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外国过份干预反以让叙国人民难以轻易自己解决问题。

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外交上一直奉行务虚态度,在多项国际重要关节上往往只是以言语来“指点江山”,实际行动欠奉;甚至推倒多项前朝政府已确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如《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美国已开始放弃国际间合作,走上自己的道路。

态度实事求是 “不管管不了的事”

反观中国近年采取务实态度,以处理缅甸问题为例,中国不断试图通过减少国际压力来帮助缅甸,尽管中国通常不愿卷入调停事件,但该国已经提出作为中间人为缅甸和孟加拉国安排谈判,这种取态在美国自我退场的情况下,足以让中国继续取得渔人之利。同样地,对北京来说,叙利亚问题是“不应该管、也管不了的事”。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个新的权力中间人,可以调停事端,达成和平、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争议等新方向。

更多教宗出访缅甸、孟加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