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朝鲜 促各拥核武国认真谈禁核武 诺奖委员会的曲线意图
今届诺贝尔和平奖由国际废除核武运动(ICAN)夺得。然而与其说诺贝尔奖委员会希望表扬该组织,不如说他们的真正意图,在于借此向以美国为首的拥核武国家施压。
面对朝鲜核武威胁,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重申不排除动武,并盛传下周宣布放弃与伊朗签署的核协议。在此时间点上,诺贝尔奖委员会用意明显。可是跟以往多次一样,他们带著良好意愿的颁奖决定,也许最终只会落得失望收场。
诺奖委员会一开始即提及朝鲜带来的核武威胁:“我们活在使用核武风险较以往好一段时间更高的世界。有些国家为核武现代化,以朝鲜为例,更多国家尝试取得核武,带来真正危机。”
赞扬ICAN工作之余,颁奖背后真正重点在于,“至今没有一个拥有核武国家或他们的盟友,支持禁止使用核武条约,委员会希望未来这批拥有核武国家可以参与其中”,并促请他们认真展开谈判,以循序渐进、平衡和谨慎的方式销毁各地全数1.5万核武,令全球达致一个不再受核武威胁的世界。
“通过1970年正式生效的《核不扩散条约》,目前五大持有核武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已为此目标作出承诺…….现在距离联合国大会首次就推动裁减核武并达致无核武世界已相隔71年,因此今年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希望嘉许ICAC为达致此目标注入新动力的付出和努力。”
可是为期望达到消除核武威胁的愿景,颁奖予ICAN,从而“希望”或“鼓励”拥有核武国家,也跟随这个目标迈进,情况会否有如2009年把和平奖交到刚上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一样,显得一厢情愿?
促成伊朗停止发展核武技术的协议,是美国上任总统奥巴马八年任期内最大外交功绩。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表示会致力建立一个没有核武的世界,“无核武”理念为他带来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奥巴马亦以伊朗核协议作为回报。
伊朗核问题源于被发现拥有浓缩铀设施,伊朗声称发展核技术是用于发电厂等民用设施,但西方国家认为伊朗企图研发核武,国际原子能机构也一直无法确认伊朗核计划是否用于和平目的。2006年起伊朗和“P5+1”(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及德国)开始谈判,一直未有进展,联合国、美国及欧盟分别对伊朗实施军事和经济制裁。
至2013年伊朗与“P5+1”在日内瓦达成临时协议,伊朗同意退回部分核计划,以换取减少部分经济制裁。到2015年7月,伊朗和“P5+1”经过20个月谈判达成全面协议,内容包括伊朗需拆除大部分铀浓缩离心机、削减浓缩铀储量、并改造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令它无法生产核弹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16年1月17日证实,伊朗已履行核协议相关条款,欧美国家决定继续撤销对伊朗制裁,结束自1979年以来的经济封锁。
伊朗核协议不仅结束美国与伊朗多年的敌对关系,也开启伊朗与西方关系的新篇章。不过美国传媒广泛披露,总统特朗普预料会在下周宣布放弃与伊朗签署的核协议,并指出协议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为重启制裁伊朗铺路。即使消息尚未经华府证实,但情况基本上跟特朗普今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前如出一辙,传媒所得消息明显是来自政府亲自发放的“坚料”。
目前阿富汗和叙利亚的战事持续,中东局势依然紧张,美俄两个核武大国大有不放弃核武的理由。在看不到两国向“无核武化”方向迈进,其他拥有核武的国家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项得来不易的优势。毕竟除美俄英法中五国外,只有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持有核武。
今年7月在ICAN压力下,全球122个国家支持一项由联合国设计、为最终消灭所有核武而设的《禁止核武条约》。然而上述九个拥有核武国家,没有任何一个签署。可以预见,即使ICAN和其他反核武组织如何努力,亦动摇不到拥核武国家分毫,而诺奖委员会的期望也只会再一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