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朝鲜美国再“交火” 最严厉制裁阻不了走向极端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朝鲜半岛的紧张对立局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韩两国军队将由今日(8月21日)起举行年度“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5万名韩军和1.75万名美军参与,为期十一天。平壤当局向来对这项以其为假想敌的演习强烈不满,会否以激进行动回应,惹人关注。金正恩政权月初刚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大打“口水战”,朝鲜军方更扬言制订了以导弹袭击关岛的计划。在“口水战”前,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制裁朝鲜,被称为史上对朝最严厉制裁,显示朝鲜不能再仰仗关系密切的中国或俄罗斯,在安理会为他们挡住国际压力。在美朝双方做法愈趋极端之时,朝鲜问题终局带来的祸害亦似乎愈益可怕。

特朗普上周二出席活动时,就朝鲜较早前试射“火星-14”弹道导弹警告,平壤若再次挑衅美国,将会面对“前所未见的怒火与武力还击”。《华尔街日报》形容,“怒火与武力”论与1945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迫令日本投降的言论相似。当时杜鲁门表示“他们可预期天上会降下前所未见的破坏之雨”。美军则以实际军事行动为特朗普的言论增添威吓力。美国太平洋空军两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于特朗普发出警告同一日,联同韩日军队进行约十小时的演练任务,途中行经朝鲜半岛。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有轰炸机机师声言训练让他们准备好“今晚开战”。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警告安理会通过制裁不代表事件完结。(Getty Images)

在特朗普作出极端警告之前,联合国安理会于本月6日一致通过决议案,自2006年以来第七次制裁朝鲜,中国和俄罗斯均投赞成票。中国过往其实一直都支持安理会的对朝决议,但事先多会作出被视为“保护”朝鲜的动作,更改决议字眼。去年3月安理会回应朝鲜第五次核试时,北京明确放弃“专宠”朝鲜立场。这一次,中方再度支持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Nikki Haley)口中“本世代针对单一国家的最严厉制裁手段”。

就如黑利所言,今次制裁相当严厉。决议案将禁止朝鲜出口价值十亿美元的煤炭、铁矿、铅矿及海产等商品,全是朝鲜主要的出口货物。这金额约为朝鲜去年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不过,黑利同时指各国不应自欺,认为已解决问题:“这远未足够解决问题。朝鲜核威胁并未远离,而是愈来愈危险。”

 打击关岛可重挫美在亚太部署

朝鲜面对特朗普和联合国的警告,不但没有知难而退,还动用官方媒体还击,威胁会向关岛发射导弹,令美国成为“第一个感受到朝鲜战略武器力量国家”。双方态度非常强硬,令人有如箭在弦之感。虽然随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为事件降温,指朝鲜带来的威胁并没有提升,美国人可以“安睡”。

但朝鲜方面不罢休,声言会有实际行动,上周四(8月10日)更宣布正考虑向关岛附近发射四枚导弹,以回应特朗普威吓。朝中社报道称,军方最迟会于本月中向领导人金正恩汇报有关计划,等待金正恩的命令,又批评特朗普的威胁言论全是废话。但特朗普在上周五(8月11日)继续向朝鲜施压,指若朝鲜“不管好自己”,就会像“少数国家曾经历过那样”遇上麻烦。

朝鲜威胁袭击关岛并非无的放矢,打击该岛会大大打击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关岛属于美国属地,地处美国本土及东亚之间,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上有非常重要地位,亦是围堵亚洲东岸“第二岛链”的核心。当地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及太平洋舰队重要基地,若美国要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关岛将是美国于前线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值得留意是关岛不受北约保护,换言之,朝美一旦开战,北约不会牵涉其中。

 各方态度愈趋强硬

中美两国都不否认近年朝鲜导弹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朝鲜上月两度试射导弹,上月底那次更声称准确命中目标水域。美国智库组织“北纬38度”(38 North)当时指,朝鲜仍未完全掌握重返大气层技术,导弹在重返大气层后解体,只是未在空中直接爆炸,未能真正叫作试射成功。

但该智库亦警告,若给予时间,朝鲜可能在明年就能解决技术问题,有专家更认为若朝鲜成功制造洲际弹道导弹,射程更可达美国本土,攻击芝加哥、洛杉矶等重要城市。《华盛顿邮报》上周二(8月8日)则报道,美国情报机关评估朝鲜已发展出可安装在洲际导弹的核弹头。上月美国估计朝鲜拥有最多60枚核弹头,研发速度比许多专家预期中快。

随着朝鲜近来不断试射导弹,挑战国际社会底线,朝鲜问题的各相关国家亦采取更强硬的施压措施。韩国总统文在寅本来一直主张与朝对话化解危机,5月上台初期更打算推行被指为“阳光政策2.0”的亲和路线,藉加强两地人民合作软化平壤立场。然而,随着朝鲜方面拒绝以弃核为前提与韩国合作,更不断试射导弹,文在寅最终决定临时部署剩余的四辆萨德发射车,回归到前两任政府对朝强硬的立场。

特朗普今次多番强硬警告金正恩,使局势急速升温。(路透社)

中国同样对朝采取了更强硬的态度,执行更多制裁措施。多年来中国一直被外界批评“放生”朝鲜,令到联合国制裁未能发挥效用。近月中国对朝鲜的举动愈趋强硬,除了禁止从朝鲜进口煤炭外,又增加禁止出口朝鲜物品,当中包括制造核武和导弹的物料。

至于美国对朝鲜的立场,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非常强硬。蒂勒森4月出访中日韩三国,要处理的正是朝鲜问题。他放言“战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政策已终结,更扬言如果朝鲜的威胁持续升级,军事行动的选择将会“放上台面”。特朗普本人则曾在Twitter上表示对中国对朝政策的失望,指摘中国没有尽力解决问题,上周他又突然讲出连白宫职员也感意外的“怒火与武力”论,导致当前局势紧张。

 怀柔与威吓路线均未见效

特朗普的言论虽然激进,但白宫决策要员也同时警告与朝鲜开战会带来危险。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在特朗普警告朝鲜要“管好自己”后,就表示与朝开战将是“灾难性”的,又指美国在外交场上已有成果。连同黑利及蒂勒森的言论,可见华府对动武仍有保留,特朗普的言论不代表美国政府内部主流意见。

在怀柔与威吓路线均用尽后,最能引来关注的当然是韩战会否重临。美国和朝鲜的关系跌至冰点,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在《德国之声》的专访中,更指“朝美都在向着迎面相撞的方向发展”。张琏瑰判断,朝鲜的言论令美国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失去信心,更有可能发生真正的军事进攻和对抗,而一旦开战就很有可能发生核战争。

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网上图片)

张琏瑰之言并非全无事实根据,路透社指出,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设立了多个沟通渠道,以防止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然而现在美朝两国并没有如此的“防战措施”。美朝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两国人员沟通主要靠各自在北京的使馆人员操作,或由在朝鲜设有大使馆的瑞典、在板门店的军方人员及联合国代表完成。没有直接沟通渠道,将会导致本来已互不信任的双方,难以即时得到解决误会或其他突发事件,甚至因中间人传话偏差,增加开战的可能。

今次特朗普与朝鲜政府的“口水战”,显然已带来极坏的后果,然而怀柔手段在过往数年被朝鲜一一破解,令到制裁未能对金正恩政权起到预期的施压效果。平壤至今仍然能与多国继续买卖,又利用金融体系的漏洞转移资金,加上派往全球各地的外劳赚取大量外汇。韩国央行于7月21日公布的朝鲜经济数据显示,朝鲜在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前一年增长3.9%,增长速度是过去17年中最快,朝鲜似乎不愁经济制裁带来的影响。

在联合国最新的制裁删去避免向平民产生“反人道后果”的说法,以及美国不介意开战的情况下,朝鲜问题的重要性已到达新高度,并不是往日手段可降温。在各种沙盘推演、即将开战的想像之外,现实是朝鲜已全速向核武国发展,配上日益精进的弹道导弹科技,朝鲜笃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威胁,亦代表过往所有迫使朝鲜放弃发展核武的做法徒劳无功。然而政治人物走向极端,带来的伤害未必由他们自己承受,遭影响的只会是可能将受严厉制裁、甚至战争爆发影响的平民及军人,这肯定不会是国际社会希望看见的结果。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请留意《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