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逆转人生】右手只是辅助 独臂乒乓球手残奥“升呢”

撰文: 苏子旸
出版:更新:

“左手只是辅助。”单睇文字脑海已有漫画画面,但想不到乒乓球亦有类似名句,只是左手转为右手。澳大利亚女乒乓球选手梅莉莎(Melissa Tapper)出生时右上臂神经受损不能正常活动,少了一只手却没有少了一份自信,多年努力下终于由上届出战伦敦残奥,到今届成为澳大利亚史上首位同时出战残奥及奥运会的选手,当中的辛酸,又怎能在5盘3胜的一瞬间所体会得到?

右手不便没有打沉梅莉莎,反而迎难而上成为奥运选手。(Getty Images)

出生拉伤神经 右上臂没正常成长

“我认为乒乓球就像是100米赛跑、动作像高尔夫球手及如下西洋棋般大打心理战。”在梅莉莎眼中,乒乓球和她有缺憾的右手扯不上任何关系。梅莉莎在分娩时,其头部出来后前肩却卡在产道,医生为免她缺氧而用力过度,令臂丛神经拉伤,出现右上臂丛出生性神经麻痺(Brachial Plexus Erbs Palsy),令梅莉莎右手神经受损,不单未能如常活动,右上臂亦没有成长至正常大小。

比赛时,梅莉莎要固定右上臂,不然会阻碍她打球。(梅莉莎官网)

摆动有困难 影响平衡和稳定性

这种不幸的事,大约每1000个初生婴儿就有0.1至2.5宗个案。看起来对梅莉莎打乒乓球没有影响,她不是还有左手吗?“我的右手不能如常摆动,令我打波有很多不便。”先不计左手握板时右手不能执波,开波难以用弱小的右手将球好好抛高,何况右手摆动有困难,代表在抽击时身体摆动借力有掣肘,要比正常选手花更多功夫在平衡和稳定球路上。困难一直都在,只是没人知道。

但这些都不是阻止梅莉莎成为乒乓球球手的原因。8岁时开始在小学午饭后接触乒乓球,12岁时成国家队青年军,18岁时,她已成为澳大利亚青年军的头号女球手。2012年的伦敦残奥,梅莉莎仅仅得第4名无缘奖牌,但两年后的世界残疾人士乒乓球锦标赛,却首夺铜牌。即使与健全运动儿排到一起,梅莉莎亦是澳大利亚乒乓球第3号选手。一路走来梅莉莎没有像平常人般视自己的右手为天生的弱点,反而觉得自少都在克服这个难关,是她最大优势:“对于健全球员而言,左手将并不常见,我亦有自己的优势。”

(01美术制图)

个性乐观,连带影响了她的打法,“我喜欢进攻,与对手拉长板不是我杯茶。”或许右手限制了她的潜能,但照样打上奥运会,“没有人对我说不可能。我的人生就像每一个健全人士一样。(No one has ever told me I was different or that I wouldn’t make it. My whole life I’ve been treated the same way was everyone else)”

心无旁骛,用心做好自己的事,这个独臂球手有瞄头。

梅莉莎(左)不时四处演讲,分享个人人生经验。(梅莉莎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