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向.01山记】救世军黑夜定向初体验 “地胆”队员贡献大
今届救世军黑夜定向上周六晚(11月3日)在中西区举行,《香港01》由4位城市定向初哥组队,首次参加这项比赛的公开赛。我们4人基本上没有跑,上斜慢行,落山急步,最后以中游成绩完成。不清楚资深玩家的情况,但我们作为初哥,真心认为队中有“地胆”十分重要,对认路及找路有莫大帮助。我们队中有队员在中西区读书及成长,尽管定向地图上没有字,但他清楚重要建筑物及公园的名称,而且带我们行到一些地图也没有的小路捷径。
今届救世军黑夜定向的赛区在中西区,起点及终点皆在中山纪念公园,时限为两小时,是次为夺分式比赛,在check point累积最高积分的队伍取胜。出发前几分钟,赛道会宣布所有参加者可以打开地图,这段时间十分关键,因为要马上制定路线的大方向。
赛区包括山顶范围
我们4人的策略是趁开赛初段体能充足,先上半山,尽力拿分数较高的check point,之后下山回到海傍。一打开地图,赛区范围比想像中大,西至坚尼地城的域多利道,东至干诺道中近香港站,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赛区竟然包括山顶!我们很快就发现全场最高分的check point是60号,它在近山顶的位置,于克顿道及夏力道交界,有60分之高!其余check point最高也只是40分。
放弃上山顶 转攻中环
我们最初的计划是先到克顿道有30分的check point 35号,看时间及体力,再决定往西或往东,抑或是上近山顶的60号check point。我们大致沿东边街上山,扫高街、正街、城西公园及旭龢道一带的check point,再抵达克顿道近旭龢消防局的35号check point。此时,时间已过半小时,是时候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尽管60号check point非常吸引,但考虑到上山的体力,我们放弃山顶及西环,转为向东,以中环的check point为目标。有段时间,我们沿干德道行,大约有15分钟没有见过任何参加者及check point,直至抵达中环至半山扶手电梯的尽头。
抄小路落主教座堂
在中环,我们体会到有“地胆”队员的好处,我们有位队员曾经在中西区居住及读书,很熟悉这一带的环境。沿罗便臣道往主教座堂的路上,“地胆”突然指出左边有一道又黑又窄的楼梯小路,我们跟住行,很快就抵到己连拿利尽头的check point;这条小路连定向地图也没有显示。如果没有他,我们想必沿马路兜下去,所需时间肯定更多。
行到去荷里活道的苏豪区,从食肆传出的食物香味,令我们肚子打鼓。这段路也是“地胆”发挥功用的时候;尽管地图会用黄色的图例标出行人天桥,但并没有标出上落位置,换言之,我们明知check point就在头上的天桥,但不知怎样上去。此时,“地胆”队友马上带我们去找最近的扶手电梯上桥,之后善用扶手电梯上落山,节省体能。当见到天桥外有其他参加者跑马路上落时,我们不由得感叹“地胆”的伟大!
最后,我们经卜公花园及荷李活道公园下山,横过干诺道中到港澳码头,在最后时间扫海傍的check point,花了1小时47分钟回到中山纪念公园,完成比赛,十分满意时间控制。大会赛后提供的饮品及食物不多,食物有梨及香蕉,饮品有凉茶及水,值得一提的是,由某超市赞助的水令不少人“中伏”,因为这支水由鲜艳的包装纸包住,令人以为是果汁。听到其他参加者喝了一口后说:“为何这支那么淡!”
我们在赛后马上知道是次分数,但赛会到昨日才公布所有成绩排名。公开组两人组冠军是“雄发兵团”,他们取得690分,也是全场最高分的队伍;公开组4人组冠军是“追梦行动”,他们取得670分,而我们就在约130队之中排名中游。我们初次参赛,而且是用一个比较轻松的态度去玩,体能耗费不多之下取得中游成绩,十分满意。
救世军黑夜定向得奖队伍(按图放大):
所有参赛队伍成绩与排名:请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