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你体︱ExceptionF1】F1麦拿伦新前翼 “我很丑但我很有用”
来到今年的第 5 场赛事,F1 终于重回欧洲的怀抱,比赛场地是各 F1 车队熟识的 Circuit de Barcelona-Catalunya 赛道,亦是近年 F1 举行冬测的赛场。这条全长 4.655 公里的赛道,集合了各样赛道特性于一身,Sector 1(第 1 路段)是长直路加快弯,S2 是中、慢弯,S3 是慢、超慢的 Chicane 弯角,有些似 Monaco 赛场。所以有说能征服这赛场的战车,在大多数的赛场也会有不错的表现,亦是各队测试新部件的理想场地。
我越发觉同大家分享星期五 FP(计时练习)情况是没有太大意义,因两大车队为了 Power Unit(动力机组)的配额问题而将引擎出力调低,那些 Qualify Simulation(模拟排位)时间便变得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只有 Red Bull 在独个儿努力,但 Ricciardo 也努力得过火而撞栏,幸好那只是旧头翼,新的在 Verstappen 手里。Red Bull 带来更新不只表面的头翼、Bargeboard(车侧大形导流板)这些例行公事,而是藏在引擎舱下的整套散热系统,能提升部 RB14 的整体效率,从而在极速及弯角上获有较佳的可驾性,据闻平均圈速会有 0.4 秒的提升。至于 7 至 12 位便是中游的竞技场,暂时被 Haas 、McLaren 、Force India 瓜分,6 位车手只是相差 0.3 秒。之后才是 Renault ,两位车手有不同的测试程序,Sainz 好像装有新的头翼,而 Hulkenberg 的是新 Bargeboard ,车队似乎不以圈速作为优先考量。跟住便是 Toro Rosso ,Sauber ,Williams ,目前以 Sauber 比较稳定,而宣称有重大更新的 Williams 还是在迷航当中,连 Kubica 也说部 FW41 的平衡性不达标,就算用大量更新套件后,可驾性仍然很低。Williams 已经辞退了主设计师 Ed Wood ,以后要何去何从,真是令所有粉丝为之担心不已哦。
在 Race Simulation(模拟正赛)上,Ferrari 、Mercedes 较尽力了些,但似乎仍手握一些后着,真实表现还未完全发挥出来。表现最好的是 Verstappen ,他在第一个 Stint(赛段)用上红边 Supersoft 胎,跑的圈速比各对手要快 0.2 秒以上,最差的是 Hamilton ,他要慢上 0.7 秒以上,完全是给套 Supersoft 玩坏了的节奏。反观 Vettel 、Bottas 能找到些发挥空间,两人的平均圈速只相差 0.02 杪。而 Kimi 因 PU 出问题而没有较像样的表现,车队还未知问题所在,但为安全计而替 Kimi 换上整副新 PU 。总括来说,暂时是 Red Bull 占先,之后是 Vettel ,Bottas ,Hamilton ,Kimi 是未知之素。同 Baku 站差不多情况,Red Bull 在星期五 FP 表现较好,但到星期六时便给调高了出力的 Ferrari ,Mercedes 赶过头,今站的情况会否一样,很快便有题案了。
因为赛场在上年尾重舖路面,赛道是比较平滑,导致抓地力不是很高,加上风速较高,方向变化也大,这场地状况确是困扰了不少车手。另外,Pirelli 为免车胎产生 Blistering(胎面因过热而起泡),状胎面的厚度减少了 0.4 豪米,令工作温度范围下降 10 度,而在数据上 Supersoft 胎较黄边 Soft 胎快上 0.4 秒,Soft 胎亦较白边 Medium 胎快上 0.7 秒,不过今季 Pirelli 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往往有不少差距的。各队似乎仍未能掌握到新胎的胎温变化,尤其是较软身的 Supersoft 胎更令各车手头痛,只有 Verstappen 及 Vettel 能改善 Soft 胎做的最快圈速时间。
正赛时的车胎策略要视乎场地温度而定,有可能是 1 停,甚至是 3 停也有机会用上,观乎 W09 较受 Supersoft 胎的表现困扰,Hamilton 用 Soft 胎去冲 Q2 的机会也不少,好等以此胎起步来增加车胎策略上的弹性,Bottas 暂时的表现是可以在 Supersoft ,Soft 胎之间作出选择,Vettel 的情况也一样,唯独是 Kimi 较不明朗,应该会同 Vettel 一样,而两部 Red Bull 按理会用 Supersoft 胎吧。
讲少少 McLaren 的更新,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前翼上面,除此之外还有 Bargeboard 、Turning Vanes(头鼻下导流翼)、Diffuser(车尾气流扩散器)等等,而 Sidepod(侧箱)的外形没有变化,意味内里的散热系统可能仍维持不变,或许要待 Canada 站时与 PU 一同更新也说不定。前翼主要是 Nose Cone(头鼻)有颠覆性修改,正如我上个 Post 说,是要经过 FIA 的撞击测试才能使用。从外形看大家也会有熟识的感觉,鼻尖底的阔大空间及左右鼻孔是参考 Sauber 的设计。中间入气口明显是由 Red Bull 借镜过来,有增加头鼻底的气流流量及符合赛例横切面规定的作用。头鼻两侧的长长副翼是为集中将气流导向下面由前翼支柱向后伸延的披风形状导流翼,一看便知是参考 Mercedes 的杰作,Williams 亦有应用上。鼻梁上方到前悬挂接点是由窄变阔,类近 Mercedes 的设计,灭少 Nose Cone 的整体面积以灭低风阻。前摄影机的支柱亦与 Mercedes 的相似,是有导流作用的。这新前翼是否只是单单提升了流向车尾各部的流量,我想应不只于此功效的,还有些隐藏在内里未被发现吧,好像 Nose Cone 底部亦有谜之入气口,暂时不知作用为何。在整体外形上,这新 Nose Cone 确是不太讨好,但当实测后似乎有不少正面的表现,看看正赛时能否有提升 MCL33 的表现吧。我想迟些或会写一下 McLaren 这部 B Spec 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