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之前重申“伟大斗争”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十一中国国庆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上刊文,再次提到“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作者:韩咏红/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联合早报网(中国)主编,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

如此临近中共二十大,中共领导人强调“伟大斗争”,当然立刻引起国际媒体注意。不过,这并非习近平新提出的理念,题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文章,其实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其中一部分。

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思想被宣布将写入中共党章,成为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及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之后中共又一理论指导思想。(资料图片)

《求是》以习近平署名刊出这篇文章,凸显这段文字直接代表他本人的意志。在2,600余字中,习近平称,中国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他接著要求,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艰苦的努力,“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其中所谓的新历史特点究竟是什么?习近平没有明说,但他强调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中共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等等。

如果追踪习近平近年的表态,“新历史特点”的所指也约略可知,那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未来关系如何,值得关注。(VCG)

这个形容词,设定了10年来中共高层的外交思路,并发展出中国更为进取、“敢于斗争”,被西方国家批评为更强硬的外交风格与“战狼外交”。这些年来,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抗姿态加剧,世人有目共睹。

追溯起来,习近平最早是在2012年12月,在履新总书记不久后在一次对中央军委的内部讲话中提到相关概念。他第一次公开提出这个词,已是五年后,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结束那年的12月,习近平在接见到京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说:“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官媒也引述习近平在其他场合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国体制内学者解读,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国力、制度和理念之争;“变”的本质是世界经济重心正加快东移,“东升西降”的趋势不可逆转。如果这些解读无误,意思或许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促使“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中共必须在这个历史大变局之下,在国力、制度与理念层面进行“伟大斗争”,对象是一起竞争的其他国家、制度与理念。

不过,习近平也曾在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世界各国应该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从正面理解,中国所称的“伟大斗争”是坚决维护中共领导与中国现有的制度、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中国国家利益,而并非与美国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是西方世界大多不这样认为。

由政转学的澳大利亚前总理、西方世界的“中国通”陆克文(Kein Rudd)最近在演讲中表示,他重点关注二十大报告对意识形态问题表述的变化。陆克文指出,从2014年开始,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永不当头”外交路线逐渐被敢于亮剑、敢于斗争的路线取代,中国以更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方式改变地区和全球现状。陆克文也猜测,中共自2002年以来所使用的字眼,即中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这句话将在中共二十大上被删除。

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Kevin Rudd)。图为他2017年6月到北京出席第6届世界和平论坛。(视觉中国)

他的猜测是过虑了,2020年习近平在五中全会上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可见,中共二十大不会对此作出新的意识形态结论。何况,“大变局”也蕴含著“东升西降”不可逆的机遇。

至于“东升西降”的判断是否过于乐观。这在中国国内外都有许多争议,不少人认为中国不应该低估美国的实力,而过早地引发了西方世界的警惕。今年以来,随著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学者开始怀疑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的这一天是否真的会到来。

但无论如何,二十大以后中国的外交估计不会改变风格或方向,不会变得较柔软,也不会在未经挑衅下变得更强势。中共高层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外交方向,早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后就已经设定,如今重提“伟大斗争”,只是再次重申其志不变而已。

这意味著“伟大斗争”会持续下去。在中国继续发展与西方加紧防堵的恶性循环下,中外的猜忌与战略互疑还会进一步深化。就中美关系而言,双方可能在战术上、在沟通方面避免双边关系失控,但战略上的对抗的态势只会加剧。别忘了,不只中国在进行“伟大斗争”,美国公开指中国是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虽然用词不同,但美国何尝不也在进行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