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囤110支唇膏、面膜可以用到明年 购物节促销成囤货开端?
每年内地购物节“双十一”的成交金额都引发外界关注,但过多的促销活动和赠品造成的“过度消费”也引发批评。
日前,大陆媒体访问五位年轻人提到“去年双11买的货,现在还没用完。”有网民分享,去年买的护肤品分送亲友还分不完。也有网民提到,自己囤了110支口红,18盘眼影,但是今年双11还是要“接著买”。
今年双11预售开始已经半个月,微信公众号“深燃”日前访谈内地年轻人,记录下他们从各种凑单、被KOL推荐购物到囤货的经历,最终因为想要“占便宜”反而囤了很多用不完的商品,只能送人或是放任它们过期,购物节成为“囤货开端”。
剁手党、精打细算者 都难敌折扣优惠
35岁公司商务萧雨指出,自己在去年双11一共购买90多件东西,订金付5479元,尾款3万多元。她后来制作一个表,挑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最终只留下40件商品,折算下来去年“双11”她一共花费1.4万元人民币。
她提到,自己买最多的东西是护肤品,“自认规划周密”,但发现去年买的东西到现在还没用完,“大部分够用到明年618”。她提到,自己有点后悔因为有些商品快要过期,只能按照过期顺序决定先用哪个,也不能购买新产品。
萧雨指出,自己的面膜多到一天要敷好几片,好友生日或聚会的时候都会拿去送人。今年自己双11只花了3800元人民币,不到去年的零头,主要都是买猫粮和用品。
38岁从事影视行业的张天泽则自认是典型的“剁手党”。她指出,自己虽然每年双11买的东西都用不完,但下一年还是会接著买日常的快消品。她提到,自己有18盘眼影、110支口红,其中三分之一是在双11买入的。但口红的保存期限只有半年,“扔了40支口红,贵的一支要800元,全部加起来扔了6000多元。”
张天泽提到,“很多东西是为了凑单而买”。但是有时候自己购物不是真的需要,而是为了自己开心。
直播带货“博主种草”刺激购物欲
直播带货也成为许多人购买不需要物品的开端。金融公司前高管Audrey透露,有的直播间直接五折,不用像一些平台透过各种优惠券凑单。她举例,自己为了用买200减30的券,凑单买了两斤小米。她的丈夫却告诉她,“为了减30,结果买了36块的小米,图什么?”
25岁媒体人周提到,自己习惯囤货,不管是618、女王节这类节日都会买,自己更是不会放过“双11”的囤货机会。她提到,自己容易被网络上的博主(网红)种草。曾经在看到博主上传穿搭照片后,分期付款买了超过自己预算的风衣和设计师品牌的鞋子。
她也分享,自己也会为凑单增加许多消费。原本只是为买才100元的三包咖啡,为凑足满减优惠,最后另外加了一件268元的夹克凑单。
从Audrey跟周的经验可以看出,直播带货、博主种草刺激购物欲,而“凑单”和“满减”(购买一定金额有折扣)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东西,让所谓的“理性消费”在购物节成为难事。
购物节囤生活用品买猫粮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在2017年进行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在双11购物节趁便宜囤了货,日用家居、服装鞋帽和母婴用品是最常囤的品类。可见购物节“囤货”并非新鲜事。
值得一提地是,许多人提到,囤货虽非好事,但赶在促销节点囤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其必需。微信公众号“深燃”采访的24岁的果果就提到,自己双11买了香氛“但是5个只用了1个,面膜也囤了超过100片”。但她认为,不是以后就不囤货了,必要的生活用品是一定要囤的,赶在大促节点上只要“不囤到过期用不完的量就可以”。
另外,为宠物购买一整年的猫粮亦成双11的潮流。根据内地电商平台“京东”公布的数据,11月1日双十一预售开跑,宠物智慧用品成交额增长超10倍、猫爬架产品成交额增长3倍。8个猫狗粮食品牌、宠物日常用品和宠物医疗品牌都冲入品牌热销前十名,宠物商机霸占双十一的预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