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日曾被王毅斥为中国人败类 张哲瀚缘何难用无知推责|时事焦点
内地男星张哲瀚日前被爆曾到包括靖国神社在内的多个日本神社,还晒过日本军旗照片,他迅即被网民批评是“精日”分子。尽管张哲瀚火速道歉,承认对历史知识欠缺,并强调自己不亲日,深爱祖国,但仍然被全面封杀,数十个代言尽失,作品被下架,多个社交平台帐号亦被全数删除,演艺事业可谓遭到灭顶之灾。
究竟这次“精日”争议的来龙去脉如何?为何舆论普遍不太愿意认可张哲瀚的“无知”?回顾过去,内地近几年亦不断发生与“精日”有关的事件,并引起轩然大波。到底“精日”是什么?内地又如何管制“精日”行为?本文将为大家一一梳理。
张哲瀚卷入“精日”风波前后
靖国神社留影成“精日”证据
张哲瀚是赵薇公司旗下的艺人,凭剧集《山河令》爆红。在他卷入“精日”争议并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之前,一直在社交平台发表大量的爱国话题,粉丝亦视其为爱国青年。
一周前,张哲瀚与黛薇夫人(印尼前总统夫人,日本人)在日本乃木神社参加朋友的婚礼的照片在社交平台流传。由于该神社主祭为参与旅顺口之战的日本军将领乃木希典,因而引发大批内地网民不满。其后张哲瀚又被爆出过去几年数次去日本游玩,在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内留影,并曾在微博分享带有旭日旗彩绘的车的相片。(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因“无知”闯祸难被认可
舆情汹涌之下,张哲瀚8月13日发布声明道歉,称对于婚礼举办场所的历史背景和参加婚宴的其他人政治背景失察,是他的过错;又指他以前在各地旅游时喜欢随意拍照,但由于对当地建筑物、历史知识的欠缺,以及拍照时对入画内容的不谨慎,令其所拍的照片合影内曾出现严重伤害国人感情的内容,“我也在此郑重道歉,对不起”。他强调自己不亲日,深爱自己的祖国。(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惟此番道歉并未平息众怒。网友纷纷表示,“但凡上过初中历史课就日本侵华历史,但凡看点新闻就知道靖国神社,但凡是个中国人就不会在靖国神社前笑出来。”“我们不需要参拜靖国神社的艺人。不需要触碰国家底线的艺人。”
内地官媒亦相继批评张哲瀚伤害民族感情。《人民日报》就此事发表评论,指身为公众人物,对历史常识如此匮乏,对民族苦难浑然不觉,太不应该。“事关民族大义,不容任何试探,更不容有任何挑战。若明知故犯,就得付出沉重代价。”《央视新闻》也发文称,张哲瀚触碰了历史伤痕,伤害了民族感情,不能简单归咎为“曾经无知”,强调身为中国人,应铭记历史,绝不能是非不分。(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全面封杀:品牌解约、帐号被封、戏份全删、作品下架
“精日”风波极速发酵,道歉亦无法挽救被封杀的命运。可口可乐、娃哈哈集团、Pandora潘多拉珠宝、徐福记等27个张哲瀚代言的品牌连环割席,宣布解约,张哲瀚有份参演的电影和剧集亦表示要终止合作。(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微博平台则于8月15日发公告称,作为网上拥有大量粉丝和关注的公众人物,无知不能作为开脱罪责的挡箭牌,因此决定关闭张哲瀚个人帐号、张哲瀚工作室账号以及张哲瀚超话。抖音同日也公告称,坚决抵制该行为,根据社区规则,即日起封禁演员张哲瀚抖音帐号。(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优酷、爱奇艺等多个影视平台也相继下架张哲瀚的影视作品,包括让他一炮走红的《山河令》。其他下架的作品还有《半妖倾城》、《如意芳霏》、《芸汐传》、《美人制造》。山东卫视则删除了正在播出的电视剧《琅琊榜》中张哲瀚的戏份。此外,淘宝、闲鱼等网购平台已下架张哲瀚的相关商品;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亦将其音乐作品下架。(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吴亦凡霍尊张哲瀚连环出事 由性丑闻到精日的贵圈真乱|时事焦点
“精日”是什么?
精日全名为“精神日本人”,即是精神上的日本人,代表他们本来不是日本人,却一味贬低自己的国家擡高日本。“精日分子”是指极端崇拜二战日本军国主义并仇恨其自身民族,在精神上将自己视同军国主义日本人的非日籍人士。
“精日分子”的表现主要为迷恋二战日军制服、在日军侵略遗址拍照留念、诋毁抗日英雄等、歪曲抗日历史等,赞美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的兴趣建立在对自身国家和民族的亵渎和侮辱上的行为。
近几年,内地不时都发生涉及“精日”的事件,引起内地网民愤慨。2017年8月,四名男子身穿二战日军制服,在上海抗日遗址四行仓库拍照留念。在网民曝光后,涉事人员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或教育训诫。
2018年2月,有两名身穿日军制服的男子,在江苏南京紫金山邵家山雕堡前摆造型拍照。他们头戴军帽,其中一男子手持军刀,另一人手持带刺刀的步枪,上面绑有日本“武运长久”旗。他们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
也是在2018年2月,一位自称“获得财务自由”的上海孟姓男子因在微信群组中发表“南京(大屠杀)杀三十万太少”等言论,被上海市公安局以寻衅滋事罪进行行政拘留。3月3日,孟姓男子又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拍摄有侮辱性语言的影片并上传网络,后再被南京警方处以拘留。
两个月后又发生“洁洁良”事件,2018年4月,厦门大学研究生和中共党员田佳良在微博使用“洁洁良”的帐号发表一系列批评中国人素质极差,以及极度反感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言论,期间用了“恶臭你支”“国家支意盎然”等字句,被网民批评是“精日、反华”分子。田佳良最终因被揭发学术不端而退学。(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王毅斥“精日”是“中国人的败类”
2018年因频繁出现多宗“精日”事件,外交部部长王毅3月8日在两会记者会上斥责,“精日”分子是“中国人的败类”。同日下午,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制定专门法《中国国格与中华民族尊严保护法》的提案,其中要求制定法律条文,对侮辱国旗国辉国歌、侮辱英雄先烈、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等行为进行严惩。该提案有3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其中包括成龙、张凯丽、郑晓龙等知名演员。(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法制保护英雄烈士,并写入相关条款打击“精日分子”。该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诽谤、否定英雄烈士(包括但不限于精日)的事迹和精神;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此外,2018年12月13日实施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规定包括任何组织及个人禁止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侮辱、诽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和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英雄烈士,编造、传播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伤害人民感情的言论或者资讯;禁止在国家公祭设施等地使用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图示或者相关道具拍照、录制影片或者通过互联网对上述行为公开传播。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精日”与“哈日”、“亲日”不同?
所谓的“哈日”,是指喜欢日本的音乐、娱乐、文化等元素的人。“哈日”一词最先出现于台湾,“哈”在台语有渴望、希望的意思,从而衍生出“哈日族”,即指崇拜、复制日本流行文化的台湾青年。
“亲日”则指对日本的民族、政治有强烈好感并支持的人士。简易而言,“哈日”、“亲日”的人士是理智地喜欢日本文化,但不会排斥中国文化,惟精日是盲目崇拜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嗤之以鼻。因此,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或对日本产生好感的人士,并不代表“精日”。(点击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