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事件引发轩然大波 内地娱乐圈将迎整治风暴|封面故事
内地艺人吴亦凡(Kris)卷入性丑闻风波,他被女大学生都美竹大爆“酒局拣女”,以选角及签新人为由,欺骗未成年少女出席酒局兼灌饮酒。吴亦凡发声明驳斥,否认有诱奸、迷奸,更指都美竹发布不实信息的目的是要索取巨额款项。
不过,事件其后出现重大转折,北京警方证实吴亦凡与都美竹确有发生性关系,更重要是认定“吴亦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的举报属实,吴亦凡被以涉嫌强奸罪刑事拘留。
吴亦凡事件在内地娱乐圈掀起比郑爽代孕弃养事件更大的风波,不但其本人在内地已遭全面封杀、代言尽失,甚至出现官方要借机整治“饭圈文化”的趋势。
第一幕:男女双方在网上“互撕”
绯闻女友都美竹爆吴亦凡“酒局拣女” 要求是00后以及未成年女生
都美竹最初是在微博上发长文,指控吴亦凡有诸多涉及性的恶行。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对女生的要求都是00后和在高考中的未成年女生;二是用为MV挑选女主角、工作室签约新人等理由,邀请女生大玩酒桌游戏、灌酒,继而就以诸如“我会对你负责”、“我想好好和你在一起啊”等甜言蜜语结识女生;三是在不同城市会与不同的女生过夜。都美竹更称,吴亦凡会把很多女生的照片放到酒局上,像商品一样挑选。
吴亦凡工作室即时发出“律师声明”,指都美竹的言论、微博私信截图、微信聊天记录等并不属实,涉嫌侵犯吴亦凡名誉权,已委托律师提告。对此,都美竹就强调一切均为事实,并且手握大量证据。都美竹有晒出与吴亦凡一方的聊天纪录,显示双方正进行和解谈判,但因赔偿金额不一致而失败。同时都美竹控诉被吴亦凡设局陷害,和解协议上的文字表述,形同是她的“认罪书”。
吴亦凡一方与都美竹一方维持“有来有往”,前者再发声明,重申都美竹提供的证据均为造假,已报警处理。声明提到,都美竹的索偿金额高达800万元,其后“降价”至300万元,并保证不再发布任何有关吴亦凡的帖文。此外,吴亦凡本人亦首度公开回应,称只与都美竹见过一次,“从来没有过甚么‘选妃’!没有‘诱奸’‘迷奸’!没有甚么‘未成年’”。吴亦凡称之前没有回应是因为不想干扰司法程序的推进,“但没想到我的沉默却纵容了造谣者的变本加厉,我已忍无可忍”。(点击阅读全文)
第二幕:“割席潮”涌现
虽然事件至此仍是双方的片面之词,但与吴亦凡有关的宣传、品牌、代言已纷纷先行“割席”。最先有动作的是官方传媒央视,其官方微博更改吴亦凡新歌宣传文的权限,及后化妆品品牌韩束及洗涤用品品牌立白,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造的云听APP,也相继发文宣布,与吴亦凡结束所有合作。先例一开,吴亦凡的生意几乎一夜之间消失,包含王者荣耀、滋源、良品铺子、Lancôme 、康师傅等品牌,均先后更改微博上提及吴亦凡的发文权限,避免和他拉上关系。
“割席潮”后,多间官方传媒都有先后针对吴亦凡事件发表评论文章,例如新华社旗下党刊《半月谈》就呼吁明星培养艺德、净化行业风气要成为影视行业整治的重点,更指明星频频“犯事”是行业内对明星艺德约束不够严格,要给明星艺德约束加一道“法规之锁”,明确明星的责任和义务,将明星的个人行为与职业利益挂钩。此外,由于吴亦凡事件涉及性丑闻,《中国妇女报》亦有发声,表明私德不修,人生必难行稳致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流量明星也不例外,相信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漏掉一个恶人”。(点击阅读全文)
官方传媒中要数央视的做法最为进取,割席后的另一篇评论,更是直截了当表达了“封杀”的意向。评论称吴亦凡事件已不是娱乐八卦,“是一起影响重大的法律案件和公共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全面调查”。评论表明,有必要对失德劣迹者有针对性约束,通过行业自律倒逼艺人提高道德修养。其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出通知,称对吴亦凡事件高度关注,正式宣布要“封杀”。通知要求与其有合作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要及时止损,正在洽谈合作的亦要暂停接触。通知称,要严格执行广电总局要求,不为失德演员提供“冒头”机会,对劣迹艺人“零容忍”。
一石激起千重浪,另一间官方传媒人民日报社旗下的“踏浪青年”微信公众号撰文,狠批吴亦凡“业务能力低下,无法靠作品说话”,“无论吴亦凡最终是否入狱,作为一个失败的、无艺且无德的偶像产品,他都不适合在公众平台再抛头露面了”。(点击阅读全文)
高潮:北京警方通报“一锤定音”
正当舆论支持度愈来愈远离吴亦凡之际,北京警方终于“一锤定音”,宣告吴亦凡的“死讯”。北京警方对吴亦凡事件的第一次通报,直接证实吴亦凡与都美竹的关系并不简单。吴亦凡与都美竹是在以挑选MV女主角面试为由发起的聚会中相识,当天二人就发生性关系。但北京警方同时指出,都美竹亦动机不纯,她与朋友商议后,决定在网上公开与吴亦凡的交往过程,以提升网络知名度。有趣一点是,吴亦凡及都美竹在某程度上都是受害人,皆因全案还牵涉另一宗诈骗案。一名男子同时假冒都美竹及吴亦凡律师,向双方接触骗财。但最重要是,北京警方在数天后的最新通报中表明,针对网络举报吴亦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一事,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点击阅读全文)
吴亦凡涉嫌强奸罪的消息立即引起舆论哗然,有律师接受分析指出,“刑事拘留”是意味著警方“一定收集到了较为充分的证据”。律师并解释,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司法实践中拘留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确有犯罪,警方就会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换言之,这37天将是刑事辩护的黄金时间。
不少人都关心吴亦凡的最终下场,梳理内地《刑法》等相关规定,由于吴亦凡已确定是外国人,为加拿大籍,故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刑法》第53条规定,若法院作出定罪并附加驱逐出境,吴亦凡应在主刑执行期满后,再执行驱逐出境附加刑。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10年内不准入境。当然,刑事拘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强制措施,并不意味刑事案件的终结。如果证据不足或情节显著轻微尚不构成刑事处罚,吴亦凡就会获公安机关视情况而定,改为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甚至释放。(点击阅读全文)
外传:整治娱乐圈、饭圈文化声音涌现
吴亦凡事件的另一个焦点是官方传媒的跟进,有相当明显的迹象是“打击面”恐怕不会止于吴亦凡,或会掀起一场针对整个娱乐圈的整治行动。例如新华社在评论文章中表示,吴亦凡事件应成为一次警钟,“国内娱乐圈存在的畸形生态该彻底整治了”。评论表明,娱乐圈应当“严肃认真地开展自查自纠”,相关部门亦要“睁大监管的眼睛”,对劣迹艺人一封到底,对涉嫌违法犯罪者依法严惩。(点击阅读全文)
此外,吴亦凡在内地拥有广大粉丝,其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引来不少粉丝反弹。网上流传多张粉丝群的聊天记录,显示不少人竟然讨论要如何“解救”偶像。有人提出要带铲挖隧道劫狱,又或想“一换一”自己坐牢以换取吴亦凡出狱,更甚者是称中国的警察及解放军加起来只有500万人,但吴亦凡的粉丝有5000万人,“完全可以救出来”。对此,央视网在新一篇评论中矛头直指“饭圈文化”,认为部分年轻人为追星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精力,更为了“捍卫爱豆”令网络暴力事件频现,“诸如此类极端现像都让追星变了味,价值观失了准,公序良俗和社会伦理也被抛到了脑后,有些已经涉嫌违法”。评论称,此类“畸形粉圈”对年轻人,尤其是价值观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伤害巨大,“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净化饭圈生态,矫正畸形追星”。(点击阅读全文)
后话:社会责任与#MeToo
吴亦凡事件近期在内地闹得满城风雨,不少官方媒体都聚焦于继续强调明星须有“社会责任”。明星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社会拥有独特的诠释,较其他地方有更深一层含义。不只是法律面前无“顶流”,更是要“流量”配合“正能量”、“主旋律”,协助快速舆论导向、引导数量极为庞大的粉丝。从另一方面来看,吴亦凡事件也好、郑爽事件也好,都可以借此一窥中国官方对于明星的态度,实是视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言人”,并且是“名气愈大、责任愈大”。但相对来说,中国明星的“红线”亦更多,对明星生涯的影响力度之大,值得深思。
回顾近年中国“#MeToo”运动的实践,鲜有极富盛名的公众人物被扳倒。诸如北大教授性侵、弦子控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性骚等案,“加害者”的结局往往不符公众期待,但“受害者”和为之声援的群众却动辄被删帖禁言,甚至背负“炒作”骂名和面临法律风险。吴亦凡事件的走向,是否只是无法复制的特殊个案?抑或能够成为中国“#MeToo”运动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