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从严治理严禁资本化 官媒:从教培机构入手是击中要害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中国教育改革正雷厉风行推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上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落实“减轻学生功课”及“减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方向,当中针对校外教培机构的条款,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今日(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众号《侠客岛》评论称,从整顿校外教培机构入手展开教育改革,可谓是击中要害。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必须坚持公平优先,而非逐利;若任由校外培训机构制造焦虑、超纲培训,将会破坏整体教育生态。

评论指出,有人认为教育是刚需,只要高考仍然存在,竞争的重心就会不断下移,父母更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事实上,上述想法反映了目前的教育现状,包括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职业教育不被普遍认可;优质就业岗位愈发稀缺,用人中的“唯学历论”导致普遍“学历军备竞赛”。

6月9日,河北雄安的高考考生结束最后一场考试,同学见面后互相鼓励。(中新社)

换言之,理想状态应该是义务教育资源分配较为均衡,各校的师资相差不大;学生可根据天赋秉性和特长自由选择发展道路;社会普遍认可“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同职业都能得到体面的待遇、可预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认可。

惟现实归现实,人社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26%,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已超过2000万。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高职院校却招生不易,生源数量甚至出现下滑。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评论指出,教育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盘思考、整体设计,必须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必须坚持公平优先,而非逐利。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职能,不承担选拔、筛选功能,均等化是基本要求。

评论认为,理想状态应是义务教育资源分配较为均衡,学生可根据天赋秉性和特长自由选择发展道路。(新华社)

政府从整顿校外教培机构入手展开教育改革,可谓击中了要害。其一是打击教育领域过度资本化,给资本划一条底线,即公共事业不能沦为资本逐利的暴利行业;二是明确学校责任,该学校担负起来的责任绝不能推给市场、推给家长;三是逐步统筹分配教育资源,包括整顿学区房,让义务教育真正体现公平和社会属性。

评论指出,改革起初或会引起家长的不理解甚至焦虑,但当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均等化的教育环境后,社会预期也必然得到改变,被畸形教育市场激发起来的焦虑心态也会得到缓解。说到底,义务教育均等化不是平均化,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打下较为均衡的基础,再充分释放个人的禀赋。因此,国家要做的就是筑牢基础,这也是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