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官员违规吃喝变“不敢吃喝” 央媒发声: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通报指河南5官员共饮用4瓶白酒,1人于当日下午死亡。

事件引发内地高度关注。今年,内地官方加大反腐力道,整治违规吃喝,但却有地方“层层加码”,令其演变成“禁止吃喝”。针对各地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新华社、人民网、求是网三大央媒发布评论文章,批评地方一刀切、形式主义的行为。

通报指河南5官员共饮用4瓶白酒,1人于当日下午死亡。(资料图片)

官媒《人民网》周二(17日)发文,批评把“禁止违规吃喝”等同于“禁止吃喝”是懒政,也是不计民生地盲动蛮干,让商家失了生意,也让民生烟火黯淡。

文章指出,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为防住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不是防住人间烟火。从来只有禁止违规吃喝,没有所谓禁止正常吃喝。一切的整治措施,都是通往这个目标的“桥”和“船”,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正常餐饮,“不计民生地盲动蛮干”。

文章进一步强调,正常餐饮是民生的底色、人性的温度、经济的脉搏。2024年,中国餐饮收入超过5.5兆元人民币,撑起逾3000万名从业者的饭碗;街头巷尾的特色店、阖家团聚的聚会饭、朋友小聚的大排档,本就是生活日常与市场活力的体现。而本该精准的“手术刀”,在一些地方成了“乱挥的大锤”,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搞得普通党员干部吃饭战战兢兢。这些“层层加码”看似积极作为,实则是“懒政思维”下对政策的误读,对民生的漠视,用简单粗暴代替精准治理,拿形式主义掩盖能力短板

违规吃喝被层层加码变“禁止吃喝” 官媒批懒政:让民生烟火黯淡

新华时评: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新华社则指出,违规吃喝不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风政风、人心向背的大事。“表面看是一顿饭、一场酒,实质是贪腐问题的导火索,表面看是没管住嘴,实质是没守住心。”

评论指出,违规吃喝不是促进发展的润滑剂,而是可能产生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温床,长久来看破坏正常的营商环境,最终会导致资源错配,降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要的是高质量发展,绝非大吃大喝维持的虚假繁荣。违规吃喝不是纪律松绑的借口,在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面前,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特殊’‘例外’,不能把‘业务需要’作为违规吃喝的挡箭牌。”

官媒批评禁违规吃喝不是代表“不吃不喝”。(资料图片)

文中提到,同时必须注意,整治违规吃喝的核心是“违规”,而不是吃喝本身。主体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违规”,党纪党规方面主要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接待、商务招待等规定,公职人员管理层面主要看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禁酒令”,其核心始终是规范公务行为、严明纪律红线,而非一刀切阻绝正常人际交往。党员干部有正常私人交往的权利,前提是要守住“不影响公务”“不影响廉洁”的底线。
公职人员24小时禁酒、聚餐控制三人以内、餐费必须AA……当前有一些对整治违规吃喝的歪曲解读,必须予以警惕。实事求是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各地各部门在整治违规吃喝过程中,务必将实事求是挺在前面,注意区分违规吃喝和正常餐饮消费,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达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整治违规吃喝同进行正常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并行不悖,要注重治理的方式方法,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不得影响餐饮行业正常经营和群众正常消费,不得违背政策搞一刀切、层层加码。
整治违规吃喝,既不能“走神”更不能“散光”,有的放矢才能求得实效。以优良作风凝魂聚气、凝心聚力,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清朗强大的精气神。

求是网:禁违规吃喝,不是禁正常餐饮

求是网则提到,违规吃喝被严肃查处,核心在于“违规”二字——那些隐藏在吃喝背后的猫腻才是要害。有的党员、干部在豪华包间里“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有的假借公务接待之名,行公款吃喝、奢靡享乐之实;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在觥筹交错中利益交换;有的借吃喝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

这些变味的饭局,绝非单纯的“吃喝”,而是权力寻租的“敲门砖”、腐败滋生的“催化剂”、违纪违法的“导火索”。若任由吃喝歪风蔓延,势必严重破坏党风政风、损害党的形象、侵蚀群众信任。党中央三令五申、重拳出击,正是为了清除这些隐藏在“吃喝”表象之下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清风正气和人间烟火,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从“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情邀约,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淳朴情谊,饮食向来承载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传递著质朴的人情温暖。
正常的餐饮活动,既是亲友团聚的温馨时刻,也是商务往来的必要环节,更是人间烟火气的重要体现。整治违规吃喝,不是要扑灭饭桌上的烟火气,而是要清除饭局里的歪风邪气,让餐饮回归本味、让交往回归纯粹。当前个别地方为规避风险,将餐饮活动“一禁了之”,实则是懒政思维和形式主义的表现,不仅干扰党员、干部正常工作生活,也给餐饮行业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央媒指出,正常的餐饮活动不该被禁止。(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如何既刹住歪风邪气,又守住人间烟火?考验监督执纪的精度与温度。一方面,“铁规矩”不能破。对花样翻新的公款吃喝、隐形变异的利益输送,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对顶风违纪者动真格、出重拳,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坚决防止“吃喝风”反弹回潮。另一方面,“人情味”不能丢。应从接待标准、费用来源、参与人员关系、用餐场合及目的等方面综合判断,精准区分违规吃喝和正常餐饮,保障合规的公务接待、工作餐叙,尊重亲友间的正常人情往来,避免干扰正常餐饮活动。
让违规吃喝无处遁形,让餐饮回归纯粹温情,才能实现清风正气与人间烟火相互滋养、相得益彰,让社会既清风拂面又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