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被层层加码变“禁止吃喝” 官媒批懒政:让民生烟火黯淡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今年,内地官方加大反腐力道,整治违规吃喝,但却有地方“层层加码”,令其演变成“禁止吃喝”。对此,官媒《人民网》周二(17日)发文,批评把“禁止违规吃喝”等同于“禁止吃喝”是懒政,也是不计民生地盲动蛮干,让商家失了生意,也让民生烟火黯淡。

5月中旬,中共中央发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党政机关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重点是整治违规吃喝。不过条例实施后,却出现国营银行主管中午与客户一同吃饭就被罚款,有机关要求所有员工聚餐时不得超过3人等消息。有民众更反映一些地方的餐馆生意因此受到影响,加剧经济疲弱下的市面萧条。

对此,官媒《人民网》发布评论文章,坦言在各地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的执行过程中,个别地方“层层加码”,把“禁止违规吃喝”简单等同于“禁止吃喝”,这种行为是懒政,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让商家失了生意,也让民生烟火黯淡。

文章指出,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为防住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不是防住人间烟火。从来只有禁止违规吃喝,没有所谓禁止正常吃喝。一切的整治措施,都是通往这个目标的“桥”和“船”,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正常餐饮,“不计民生地盲动蛮干”。

安徽2银行经理因请吃6元一碗面被各罚3000元。(资料图片)

文章又称,违规吃喝从来不是简单的“吃饭”,而是“四风”滋长的温床、腐败萌发的土壤—公款宴请藏著权力寻租,酒桌应酬裹著利益输送,觥筹交错间纪律底线被瓦解,权力公信被侵蚀。但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论调,必须正本清源,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文章进一步强调,正常餐饮是民生的底色、人性的温度、经济的脉搏。2024年,中国餐饮收入超过5.5兆元人民币,撑起逾3000万名从业者的饭碗;街头巷尾的特色店、阖家团聚的聚会饭、朋友小聚的大排档,本就是生活日常与市场活力的体现。而本该精准的“手术刀”,在一些地方成了“乱挥的大锤”,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搞得普通党员干部吃饭战战兢兢。这些“层层加码”看似积极作为,实则是“懒政思维”下对政策的误读,对民生的漠视,用简单粗暴代替精准治理,拿形式主义掩盖能力短板。

文章认为,餐馆没了客流,消失的不只是烟火,更是服务员薪资、养殖户订单、供应链循环,层层加码的代价,最终压在劳动者肩头。整治违规吃喝要精准,得把红线、绿灯、尺度划清楚。其中,“绿灯”照亮生活烟火,自费团聚的家宴、合规商务的餐叙是保障区,亲友小酌、街巷小聚,生活的底色本就是人间烟火;“尺度”划分行为边界,严管绝非管死,纪律剑指权力异化的贪腐病灶,而非私域里的寻常人情。

最后,文章表示,各地整治违规吃喝,应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当的餐饮需求,既要锚定“腐败零容忍”的铁规矩,又要守住“烟火不熄灭”的民生线。一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另一方面,为正常消费亮绿灯,让大家可以品尝美味,“让城市更有烟火味,让人情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