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2049年中国经济体量望达美国两倍 人均GDP达美国一半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据《腾讯新闻一线》报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近日表示,展望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而整体经济体量则有望达到美国的两倍。

林毅夫于4月28日晚在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中,以“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未来美国将无法在科技领域“卡中国的脖子”,并指出美国高科技企业亦需要中国市场,“美国从双边贸易中得到的好处将比中国更大”。他预测,届时中美关系将进入新局面,世界也会迈向新的稳定格局。

2021年11月1日,美国麻州波士顿唐人街附近的灯柱上飘扬中国和美国国旗。(Reuters)

报导称,林毅夫剖析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算法时指出,参照德国、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以2019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衡量,中国从2019年至2035年尚有16年8%以上的增长潜力,未来可望维持5%至6%的年增长率;而2036年至2049年间,仍有6%的增长潜力,可望实现3%至4%的增长。他指出,尽管中国当前面临人口老龄化、中美贸易摩擦等挑战,但凭借人才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中国仍有很大可能性实现5%的经济增长。

演讲中,林毅夫回应自己被标签为“中国经济发展乐观派”表示:“我是客观派。”

林毅夫表示,中国自1978年至1995年实现了连续16年、平均9.7%的高速增长。但即使如此,1995年中国人均GDP仍仅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53%。此后直至2024年,中国又录得平均8.3%的高速增长。他指:“无论从1978年还是1995年算起,中国都是同期增速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没有出现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林毅夫进一步表示:“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现价美元计算是13445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人均国民收入14005美元)。不仅如此,中国的高速增长还拉动了东亚经济体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

2023年中国GDP超126万亿元。(观察者网,图自IC Photo)

至于“中国崩溃论”何以屡屡出现,林毅夫指出,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于追赶发达国家的良好愿望,普遍选择了资本相对密集的进口替代战略。然而,这些产业违背了比较优势,需要政府干预及补贴才能生存,最终导致资源错配与寻租腐败问题。“因此,二战后,只有13个发展中经济体实现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林毅夫分析称,当时主流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干预导致的扭曲与失灵,因此开出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的“华盛顿共识”药方。他指出,主流观点同时认为,中国“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双轨制改革是比传统计划经济更糟糕的制度。

林毅夫强调,每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上便会出现“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认为中国增长不可持续。但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后,按照主流理论推行市场化转型的国家,大多出现了经济停滞、崩溃、危机不断和严重的腐败,80至90年代的增速甚至低于60至70年代。”

他指出,中国则通过“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渐进式双轨改革,不仅避免了剧烈震荡,还为最终全面转型为市场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