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评中国经济:长期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许多优势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周六(28日),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会上就中国经济表示,短期来看,中国有足够大的政策空间,长期来看,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许多优势。

林毅夫表示,当前经济的低迷,比如股市不振、民间投资意愿低、居民消费乏力等是短期问题,是耐心不足。对此,中国有非常充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空间,只要应用好这些政策,信心应该可以稳定,经济得以恢复正常增长。随著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公众信心已经恢复,并明显体现在股票市场上,相信经济止跌回升应该可以预期。

对中国而言,林毅夫认为重要的还是长期的经济增长,这需要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需要现有产业不断技术创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必须不断涌现,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有很多机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三大优势,一是人才优势、二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三是最完整的制造业生态。

林毅夫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无人机、太阳能板、锂电池等新兴产业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当然,中国的产业大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方面,其中已经有不少在国际领先,比如高铁、家用电器、造船等,其他还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在追赶的传统产业方面,中国有后来者优势,可以利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再创新的方式,这种方式风险成本比较低。此外,传统产业也有可能利用数字化改造实现换道超车,当中最明显的就是电动汽车,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已经从长期的追赶状态变成领先国际。

林毅夫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图为2023年10月19日,比亚迪电动汽车正式进入匈牙利乘用车市场。(新华社)

不过林也提醒,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成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林最后称,总的来讲,当前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来自外部的打压或不断增加,国内也会有一些短期的结构调整中的波动,甚至是前几年表现出来的内需不足。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短期来看,中国有足够大的政策空间,使经济能够稳定向好。而长期来看,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管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方面都存在许多优势,只要这些优势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发挥出来,中国经济一定能够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并一定能够实现2049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