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玫瑰谷带动博后村乡民致富 AI建智慧景区 瞄准国际市场
博后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庄,但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村民过去只能依靠种椰子和养猪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
2009年,海南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进驻时向村民租用2000多亩耕地用于种植玫瑰花,通过改良优化土壤,培育热带玫瑰,逐步打造出游览观光、玫瑰二次加工等产业,农民收入大增。
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硕介绍,玫瑰谷正利用AI建设智慧景区,但仍有部分环节由人工参与,以确保村民收入。她又提到,玫瑰谷的产品以内销为主,但公司一直瞄准海外市场,相信将相关产品做大后就能出口贸易,让中国品牌走到全世界。
智慧景区与AI技术双刃剑
王硕介绍,玫瑰谷正利用AI建设智慧景区,包括电子宣传和制作影片等,并计划研发改进除草机械人以降低除草成本。
对于利用AI减低成本,会否影响村民收入,王硕则认为,AI是把双刃剑,既能够增加科技的含量,提高效率,同时也会让劳动力严重下降,因此要从中作出取舍,比如分拣花茶、包装、修剪花枝等仍沿用人工处理,还计划让黎族老乡在田地里唱歌跳舞,与游客互动,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吸引港澳台游客,瞄准海外市场
王硕介绍,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每年有800万游客,玫瑰谷成功利用地域优势及依托玫瑰花田打造旅游基地。玫瑰代表浪漫和美好,景区未来计划举办18至80岁的婚庆主题活动,并开放夜间经济、举办篝火晚会等。在农闲时,景区也计划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比如拳击、马拉松,以及文化活动包括亲子研学、冬夏令营等,吸引更多海外旅客感受海南魅力。
她提到,玫瑰谷计划打造面向港澳台游客的旅游产品,尤其希望年轻人通过科技、文化的融合形成交流互动,且海南未来在科技和金融领域会与港澳台企业广泛合作,在自贸港封关的政策下,玫瑰谷将在博后村打造玫瑰产业国际贸易中心和香精香料集散中心,未来有望与港澳台芳香产业领域的企业,在产品、技术交流、文化领域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保加利亚在全球玫瑰产业有200多年历史,当地甚至将玫瑰花称为“种在地上的黄金”。王硕提到,玫瑰谷一直与保加利亚保持合作,包括玫瑰精油的研发提取、产品互动、技术等等。由于原料有限,目前玫瑰谷的产品,包括玫瑰饼、花茶、护手霜、香水等均以内销为主,但其定位及发展一直瞄准海外市场,“现在我的原料只是在三亚,未来我如果把产品做大了,我的生产线搬过来了,我就可以把山东平阴的玫瑰、新疆的玫瑰、云南的食用玫瑰,还有贵州、甘肃的原料运过来加工”。
王硕表示,与外国市场相比,国内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及价格都不高,但玫瑰拥有自主定价权,相当于一个国际交流符号,“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玫瑰这个主题,把玫瑰的相关产品带动其他的方向产品一并做大,之后做出口贸易”。
技术突破,带动老乡致富
王硕介绍,玫瑰属于温寒带植物,怕热也怕水,不适合在热带种植,因此玫瑰谷进驻三亚时便研发了玫瑰花的高温种植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地膜覆盖、中度修剪和生物菌肥等技术,让玫瑰一年四季开花。同时,园区从09年至今一共引种了3000个品种,其中1500个品种是耐高温,包括将中国红玫瑰品种与海南山兰酒一起酿造玫瑰山兰酒,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介绍,玫瑰谷进驻博后村时向村民租用2000多亩耕地用于种植玫瑰花,这不仅是开发农业和旅游,更通过地租及邀请老乡作为产业工人,带动老乡致富。2017年6月,博后村兴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更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博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介绍,民宿产业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当地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7400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24年的31000元,博后村也成为三亚首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同时,博后村靠近一个世界知名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因此更要在各方面匹配到位,不管是基础设施、环境、乡风等也要匹配到旅游度假枢纽,加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封关,“我们也是做最基层的时候,也是想想给我们海南的自由贸易港建设里面做出一小小的一点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博后村共有民宿74间,客房超过2000间,是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已成为三亚旅游的一张崭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