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01直击|中美合资上汽通用:供应链国产化 自动化逾九成
由《香港01》主办的“上海新质生产力研学团”于4月16日展开,率领逾60名本港师生走访上海多个重点科技及制造机构。4月17日,记者随团走访上汽通用汽车,直击凯迪拉克工厂总装车间及车身车间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实地了解中美合资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即使身为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的企业,上汽讲解员强调,美方加征关税对其影响有限,关键在于供应链早已实现国产替代。
美国近日因芬太尼及经济安全问题,对中国挑起关税战,部分商品关税最高加征至245%,引发中方强烈反制。外界关注中美合资企业是否受到波及。但据讲解员介绍,上汽通用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内地,出口业务极为有限,“就一款车出口去美国,而且销量也不是很好”,这意味著即使美方提高关税,也不会对整体业务构成实质影响。
更关键的是,过去对外依赖的供应链现已转型为本地化运作。讲解员指出,现时生产用的零部件“几乎没有来自美国”,整条生产线的设备与系统也大多来自中国本土及其他非美供应商。
据悉,目前整条生产线已高度自动化。车身车间近90%的工序由机械臂完成,仅少数如焊接等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工序,仍由人工配合进行。“用人反而比全自动更省成本,因为机械臂贵”,讲解员笑言。这些机械臂多数来自日资企业发那科(FANUC),其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上汽讲解员表示,金桥工厂内每日生产整车约900辆,从客户下单到整车出厂仅需三星期。记者观察也发现,现场萤幕上显示的“目标任务数”会随著生产进度即时更新,呈现机械与人力协作紧密的生产流程,以及高度透明与高效的管理模式。
据介绍,上汽通用现时全国四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达数百万辆,旗下涵盖别克、雪佛兰及凯迪拉克三大品牌,产品线横跨燃油、混合动力与纯电车型。未来还将持续发展智慧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迈向智能网联化的新世代。
尽管诞生于中美合资模式,上汽通用今日已不再“依赖”美方技术与零部件。这种“合而不依”的策略,在当前地缘政治动荡下,反而让企业具备更高的风险抵抗力与策略灵活性。随著智能化生产与本地供应链的成熟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早已走出一条由合资到自主、由被动到主动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