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关系到之后25年的现代化
据新华社报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研究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接受官媒采访表示,“十四五”规划制定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额完成,关系到后面25年的现代化。
李君如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候表示,2035年这个年份重要在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到2050年中国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中央做了两大重要战略决策: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全面参与全球化,加入WTO,这两个重要决策加上当时正在蓬勃兴起的信息化,改革开放举措给中国带来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就使中国现在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可以把邓小平提出的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15年。
李君如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意义非同寻常,他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幸福”还是“复兴”,其实质是要中国赶上时代,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进一步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发展经济的探索。”李君如回顾历史指出,“五年规划(计划)”制定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摸索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这种情况下每5年制定一个规划,每届五中全会制定规划,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个结论。
他表示,“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的条件前提下,开启30年新征程进程中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次全会(即将)通过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其意义非同寻常,它是我们直接干现代化的第一个文件,前面都是为现代化打基础。”
李君如说:“这个5年规划制定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额完成,关系到后面25年的现代化。这30年的第一个5年怎么走,就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