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北京之后深圳官媒表态: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地摊经济”可以保就业后,内地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小贩“摆摊”,一时之间涌现“地摊生意”热潮。
不过,央视、《人民日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官媒却先后发文,指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或称“北京代表国家形象,不适合搞地摊经济”,呼吁“降温”地摊经济。
周一(8日),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亦刊文称,发展“地摊经济”要因地制宜,而深圳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宜一哄而上。

▼ 图辑|在内地遍地开花的“地摊经济”

+5

《深圳特区报》文章先指,发展“地摊经济”,可能一定程度上创造就业岗位,但它不是一剂万能药方,发展“地摊经济”要因地制宜,因城而异。

文中提出两点解释,一是要考虑城市定位,称中国城市建设规模巨大,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同时也带来城市面貌、产业结构趋同,文化地域特色丧失的“千城一面”问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一些地方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因此,“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根据这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而对于深圳这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言,显然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

文章指,对深圳这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言,显然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中新社)

二是考虑精细治理。文章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伴随“地摊经济”而来的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各方面高度重视。

文章结尾道,对各地而言,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显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而是否发展“地摊经济”,则并非一道必答判断题,而是一道补充选择题。

北京自6月6日启动“北京消费季”,至“十一”黄金周后结束。(新华社)

北京推“北京消费季”刺激经济

《北京日报》6日刊发的评论文章指出,“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北京是国家首都,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不过,虽然北京官媒发声为“地摊经济”降温,但当地亦有制定疫情后刺激消费措施。据介绍,北京自6月6日启动“北京消费季”,至“十一”黄金周后结束,将发放122亿人民币消费券,覆盖餐饮、购物、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体育、健身、出行等领域,推动北京各行业复商复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模式,目前已经梳理形成400余项重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