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觅就业困境突破口 地摊经济能否重燃“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2020年全国两会之后,“地摊经济”宛若一夜花开般成为舆论焦点,甚至少见地引发全民狂欢。“工资没8000,不如摆地摊”、“十年打工一场空,摆摊三年变富翁”、“工作不好找,地摊搞一搞”—各种社交平台上,无论是程式员、设计师,还是运营、人事等各类职业人员,都调侃要去“摆地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民间舆论狂欢背后,是中南海高层的“月台”,中国经济和就业困境的突破口,或许就在其中。
上周一(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展开了两会闭幕后的首次离京考察,他在山东省烟台市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其实,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地摊经济”已经是热议话题。在5月28日官方公布的最终版《政府报告工作》里,“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作为新增内容,经过李克强之手被写进了报告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部份。
改革开放初期的地摊经济
顾名思义,“地摊经济”就是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这是最简单、底层民众也可作为创业者参与的商业形式。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时代,历经数千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摊经济”的使命被推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政府从满足生活需要,上升到“保民生、促就业”的高度。
改革开放初期,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蜂拥回城,加上五六十年代人口增长失控(1949至1979年中国人口增长4.3亿),导致城镇就业压力陡增,实际待业率高达13.6%。经济形势更是惨不忍睹,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中共高层于同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把工作重心放到发展经济建设上,1981年,中共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当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中,肯定了个体经济的作用,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满足需求,扩大就业”,个体经营户可以租赁舖面、柜台,可以摆设摊点、走街串巷、流动收货。“地摊经济”由此成为中共高层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人多地少的浙江义乌,因为有农耕之余做小买卖的传统,当时率先打破“人民公社”组织束缚。1981年,义乌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地摊经济开始合法化,从地下转入地上。义乌农民将鞋、袜、围巾、玩具、化妆品等小商品通过货担形式远销到其它地区。
随着地摊经济的发展,义乌地方政府从1982年开始建立小商品市场,以满足愈来愈多的个体经济户,从棚架市场到摊位市场不断扩建,从最开始试验性的建立700个摊位,随后1,050个摊位、2,000个摊位……到1984年底,义乌个体户达到14,259户。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既解决当时的失业问题,也成就了其“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江湖地位。
不仅是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因国有企业改制而引发的第五次失业高峰期时,“地摊经济”在促就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是在九十年代历经地摊的磨练,一步步成就了今天的电商帝国。
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元人民币,而当时的房租为2,000元人民币。为了维持运营,马云开始他的练摊生涯,他辗转义乌、广州各大市场进货,然后摆地摊卖小礼品、鲜花、衣服、手电筒等各种物品,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医院,下至赤脚医生。
到1995年创办“中国网页”时,马云的练摊生涯还在持续。彼时马云白天是总经理、推销员,游走各大写字楼拜访、推销,晚上则混迹在各个大排档店舖,微醺的跟人推销介绍华联网及中国网页,那几年他被称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
启用背后的高层计划
虽然 “地摊经济”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解决中国失业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一度被城市管理者所抛弃。因为“地摊经济”引发了彼时政府官员难以疏解的系列问题:垃圾遍地影响城市形象、污水横流污染环境、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经营的商品品质难以保证、经营人员缺乏资质管理……有一段时间,地摊经营更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当时的各级政府尚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智慧,于是便引入了城管体系,用强硬手段“暂时”解决了这些市容市貌问题。1997年5月,北京市宣武区成立第一支城管队伍,随后中国各地城管体系建立起来。2002年8月22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此后中国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制度全面铺开,极易引发市容市貌问题的“地摊经济”也因此短暂退出了城镇历史舞台。
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本来放缓的全球经济出现倒退现象,身处全球经济链中的中国自然难以独善其身。5月26日,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在最新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4.6%,中国GDP增速在第一季度已经是-6.8%。虽然中国经济目前开始回温,但城镇失业率依然没有改观。根据官方资料,中国1至4月份的失业率分别为5.3%、6.2%、5.9%、6%,而这个资料只是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人口,如果加上还未登记的城镇人口和大量农村失业人口,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仍旧不容乐观。
这样的经济压力下,四川省成都市政府首开先例,在3月15日公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对商家和经营者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政策,就此释放了复苏“地摊经济”的信号。资料显示,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舖复工率超过98%。
成都“一夜10万人就业”
这样的“成绩”获得了李克强的认可。5月28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谈及成都的“地摊经济”时称,“人民群众中有无穷创造力。前两周我看到报道,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上周四(6月4日),至少有上海、济南、大连等27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5月25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将推进夜市经济发展,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位”经营,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实施精细化管理。
上周二(6月2日),山东省济南市政府表示将合理释放“地摊经济”,并通过提升夜间经济IP品牌、培育夜间经济主题街区、举办夜间经济特色活动、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品牌等。
上周三(6月3日),大连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大连市政府正计划开展“商业外展外摆”活动,由政府统一管理,划定摆摊区域,制定经营规范。
经济萧条时期,“地摊经济”能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是事实,而它带来的社会反作用力也是事实,如今“地摊经济”再启用,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近日有媒体报道,“地摊经济”相关的货源、产品品质、治安等问题在中国政府牵头下,迅速得到诸多网络平台的多方支持。内地著名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旗下批发网1688于5月29日发表了“地摊经济”帮扶计划,随后,京东的启动“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苏宁的“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微信支付面向平台超5,000万小微商家的“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在6月2日同一天公布。
目前来看,各地方政府在鼓励“地摊经济”的同时也在着力解决背后的消极影响,足见与三十年前相比,不仅是科技支撑的提升,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强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体现。
上文节录自第217期《香港01》周报(2020年6月8日)《中国寻觅就业困境突破口 地摊经济能否重燃“人间烟火”》。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