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四中全会探讨制度现代化 基层扫黑扶贫勾勒政策方向
中共第19届中央委员会极有可能在10月下旬召开第4次全体会议,此前于8月30日所公布主题为:“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多维新闻》此前分析文章称,从2019年初至今,《求是》期期发表习近平有关封面文章,其所构筑的不仅仅是习近平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执政党执政的制度体系。至于本届四中全会期间,中共料公布其制度建构的目标清单,奠定其整个制度体系的完整格局。
上次全会在中美贸易战之前
所谓制度体系并非无根之萍,而是根据客观环境的演变,层层研讨、拟定和验证相关计划。由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相隔足足有一年半有多,其间中美贸易战爆发,内地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影响持续至今。
路透社10月14日便引述专家意见,指受贸易战和世界商业周期双重影响,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外部压力,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可能会低于上半年,但四季度因降准等政策刺激而企稳,全年增幅预计6.2%。“十四五”期间(2021至2025年)GDP增速预计会破6%,但并不存在经济失速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在接受路透专访时称:“坚持扩大开放,与美国实行关门、砌围墙、搞封锁的政策不同,中国搞‘双开门’,既开更大的门走出去,也开更大的门引进来,包括引进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资本、技术、人才和各种创新资源。”
“脱贫攻坚”牵涉官商合作、产权流转
单看四中主题,各界人士和专家都只能藉打探消息和合理猜测,推断个中内容和窥探内地政经演变。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称为“第五个现代化”,属于制度设计领域。回顾近年少人提及的重大政策,每每涉及基层治理,例如“扫黑除恶”旨在整顿村镇吏治,清除过往基层组织依赖地方势力的管治习惯,期望通过反腐以换上新一批遵守党纪国法的干部。
党政机关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目的亦在于配合经济和社会政策方向。例如内地推行“脱贫攻坚”规划,意在扶助数以千万计的村镇贫民,当中牵涉到政府注资、官商合作、基建项目和产权流转,简言之就是油水甚多,贪腐干部易于上下其手,这也是过去几年常见状况。
基层治理只是个缩影,实则下至在村落修建街灯,上至大湾区产业发展布置,各级干部能否“敢于斗争”,有决心和意志执行政策,又是否灵活运用“斗争的艺术”,因时制宜,都会决定规划成败。由此可见,要读懂四中全会文件,大概首先要回顾和追踪各项社经方针,参照对比,才可以勾勤出些许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