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厕所革命”到强推垃圾分类 中南海聚焦“小事”背后的筹谋
8月9日,广州市城管部门发布了2019年版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这场始于上海的“垃圾分类革命”,已经进行了一月有余,并且正在内地46个重点城市迅速推进。
“垃圾分类”行动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共高层的指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2019年6月曾作出相关指示,在2018年11月视察上海时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还曾在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传言上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垃圾分类”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南海为什么要从国家层面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席卷中国的“垃圾革命”
生态环境是这些年里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议题,“垃圾”则成为了一个关键词。2018年1月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已经造成了全球性影响。此次推进垃圾分类也很快将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强制推广。
做为中国最发达城市之一,上海是中国这场强制推行“垃圾分类”行动的先行者。该市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因为包括“干垃圾”“湿垃圾”等复杂分类且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将被罚款,于是上海市民集体性陷入如何分类的苦恼之中。
在内地网民的关注与调侃声中,上海并不“孤独”, 就在7月初,北京市城管委的一名主要官员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表示,北京也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而罚款绝不会低于上海。其实,中央政府已经出台法律条规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扩展至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因为干、湿垃圾的难以分类无误,上海的垃圾分类被舆论调侃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市民们为了一袋小小的垃圾,拿出了堪比高考的拼搏精神。”而推动上海市民并将延续到整个中国民众的这场“拼搏精神”的背后之手,是身居中南海的中共高层。
早在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之前的6月初,习近平就曾经对垃圾分类作出专门指示。官媒透露,习近平还曾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一名被外界评价为强势、且志在推动国家转型的中国党政最高领导,习近平如此关心普通人的垃圾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事实上,垃圾分类这并非是习近平投注诸多精力的唯一一件“小事”。
中国高层频频聚焦“小事”
在这次引起较大舆论反应的强推“垃圾分类”行动的同时,另一场席卷全国的“厕所革命”正在进行之中。厕所革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公共厕所新建改造,一个是农村家庭厕所改造。后者的涉及面尤其广。
就在今年7月中旬,国家农业农村部有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7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内地官媒还报道称,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强调“小厕所、大民生”。
不仅是垃圾分类和厕所卫生,对于养老院服务、儿童视力、冬季取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多种民生“小事”,习近平或是在调研时的讲话有所提及,或是曾经专门作出批示、指示,甚至在中央级会议时进行部署,在现今的中南海官员的言行中,“民生无小事”确实已经不再流于形式。
例如养老,201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老龄化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习近平会上要求形成“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当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提及要“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一年后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也出现了相关表述称,“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从机构审核、税费征收以及政府经费投入和政策指引等多个方面开始落到实处。
其他的如儿童视力保护、冬季取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共高层都有诸如此类的指示。比如,2018年习近平对儿童视力问题作出专门指示称,“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这不仅是2017年11月习近平对于中国厕所革命的指示,也是他做为中国领导人的民生情怀。
“小事情”与“大政治”
就垃圾规模而言,中国早在2004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目前每年生产生活垃圾便达到4亿吨左右,而且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痛点”之一。
中国导演王久良在2010年后先后制作的纪录片《垃圾围城》、《塑料王国》,就曾以直观写实的画面和故事震惊了中国社会和国际舆论,其也被认为是中国决心整治垃圾问题的推力之一。
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的厕所革命曾被官媒宣传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示范工程,其实垃圾分类、畜禽养殖废弃物安置以及儿童视力保护等也同样属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深植于微观社会的“小问题”,很多与贫困相似、已经存在了几百几千年,却一直未被彻底解决。因为存在太久,都是生活琐碎,很容易就被习惯或者说被忽略,更有些观点认为,它们与中国崛起与复兴、中美贸易战、朝鲜或伊朗核问题等国家大事相比太过微不足道。
但实际上,普通民众的生活不是朝核问题也不是贸易战,这些对于普通人而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民众的生活却正是由这些琐碎的点点滴滴组成。“中国崛起”不是只有基础建设的快速庞大才昰执政能力的体现,细微之处见真章,民生“小事”更应是中共执政是否成功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