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土地市场流拍涌现 与政府调控有关

撰文: 潘翠怡
出版:更新:

中国土地市场遭遇几年来罕见的冷清局面,今年以来,流拍在中国土地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有日媒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们态度比原来谨慎,大城市土地流拍近来频繁出现,可能与中国政府长期的调控举措、经济局势的不景气和开发商缺乏资金、利润空间的减小等有关。

中国土地市场遭遇几年来罕见的冷清局面,今年以来,流拍在中国土地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 (资料图片)

《新闻周刊》日语版9月3日报道,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的调查,中国土地流拍现象占全体土地的比例8月第三周为止达到了9.4%,比七月整体的7.3%还要高。其中,山东济南8月拍卖的土地中有八块流拍,10块以最低价格卖出,1块比最低价高4%。山西太原有八块流拍,其中两块价格比最低价格低,其他的无人出价。

而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公布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房地产市场土地流拍一共有796宗。其中,一线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二线城市土地流拍共154宗,同比增长200%;三四线城市土地流拍合计达629宗,2017年同期为284宗,同比增长121%。

一些经济学家和开发商认为,降价的购买良机会刺激消费欲望,第四季度的交易量会上升。(资料图片)

报道指有观点认为,这不过是土地市场回归正常状态而不是经济恶化的表现。流拍原因是政府要求的竞标条件与市场的需求有差异。

报道又说,与土地市场的冷清相对应,据统计,中国7月房产交易量是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地方政府为抑制房产价格过高亦在推出相关产品,选择的余地更大了。

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认为,土地交易的完成和政府记录数字有时间差,数据并能不反映眼前的状况。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的数据并不反映实际情况,但确实现在业界现状不好。

报道又指,一些经济学家和开发商认为,降价的购买良机会刺激消费欲望,第四季度的交易量会上升。报道举例一位开发商在厦门购房的经历,指去年1平方米要38,000元人民币的房,今年只花25,000元人民币就能买到。

(多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