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左的怒与火・七】随荷里活娱乐文化输出的政治正确
疫情之后,弗洛依德事件成了思潮的新擂台,既在欧美唤起久违的示威场面,也令无数阵营相互撕裂、结合,往复之间,既有白左与保守的碰撞,也充塞政治正确的再扣问。如今,针对历史的检讨之风悄然刮起,伟人雕像一一倒下,各国的本土视角也互有激荡。
随着事件演变日趋激烈,经济、政治、阶级、种族话语逐一上场,有关人类苦难的解答,向来没有标准答案。弗洛伊德之死,未必成为某个时代的起点与终点,却必然是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香港01》为此准备七篇系列文章,此为第七篇。
日前,在持续扩大的Black Lives Matter示威之中,HBO Max串流影音平台宣布要下架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起因是剧作家莱德利(John Ridley)在《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要HBO Max考虑把《乱世佳人》从平台中撤下,理由是它美化南北战争前的南方并忽视蓄奴制的恐怖,让这令人痛苦的刻板印象被固化在有色人种身上。而后HBO Max下架《乱世佳人》并表示会补足相关的历史脉络后考虑重新上架,掀起许多讨论。
近年来不难发现种族议题,女权主义,同志议题屡屡成为荷里活关注的重点。不光是电影题材、选角、甚至针对入围名单是否多元也会也发讨论,各种大型颁奖典礼上也成为提倡平等多元的舞台。在这次的示威中,许多艺人也纷纷站出来声援BLM,艺人的声量透过社群媒体快速传播,发酵成全球性的文化社会现象。
荷里活与政治
在这次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中,中国舆论场反复提及的“白左”一词,意为批评只关注少数族裔、LGBT权益,种族多元的西方自由派精英(liberal elites)。而在美国荷里活自由派蔚为主流,更形成一股“政治正确”, 特别是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许多自由派艺人不断在各种场合表态。从金球奖、奥斯卡典礼上对特朗普言论、移民政策等的批评成为常态。也因此引发许多网友疑问,“荷里活为何这么多‘白左’”?
先姑且不论这样的观察正不正确,近年荷里活对种族、女权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包括入围名单太白、颁奖典礼桥段是否涉嫌歧视、电影主角有性侵风波等,性别,政治议题在荷里活绝对不是“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而是恰恰相反的。
但大家对这股“政治正确”的风气从一面倒的赞许,到近年开始有检讨的声音。例如,近两年奥斯卡典礼的“政治化”和对平等多元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收视率却不断的下滑,更因此被特朗普拿来做文章。有评论认为,是因为典礼太过政治化缺乏娱乐性,也有人提到荷里活入围的电影越来越政治正确、题材重复,入围电影已经与大众脱钩。
政治正确会否形成另种霸权
政治正确是否矫枉过正的讨论增多,从入围名单该只论表现还是应该涵盖多元?到选角该符合原著还是可以跳脱设定? 例如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的选角、007占士·邦的选角都引发广大的争议。有观众批评为何大家批评白人去演亚裔角色,却可以接受北欧的小美人鱼由非裔饰演?即使支持者认为北欧也存在黑皮肤的小美人鱼,反对者仍旧认为这与动画版的小美人鱼不符,希望迪士尼撤换。
此外,也有网友忧心,认为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正在扼杀当前的娱乐文化产业和创作自由,例如喜剧、脱口秀笑话的边界何在?此外,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包括社群媒体上的言论也会被起底,甚至是在成名之前的言论。
例如,曾经交出出色票房成绩单的《银河守卫队》导演James Gunn在Twitter发表恋童和强奸女性等玩笑而遭迪斯尼开除,但是在演员和电影粉丝联署请愿下,最终还是让James Gunn继续拍摄《银河守卫队》。翻出言论的人究竟是“正义的守护者”或是“自栩正义的键盘侠”?答案见仁见智。而像迪士尼这种大型娱乐公司对政治正确的坚持,究竟是商业利益考量,还是真的倡导多元?答案同样是各自成理。
随娱乐文化输出的视角
而这波荷里活的政治正确也随着美国的娱乐文化影响力扩及全球,这些拥抱多元、对LGBT、女权、种族问题的看法在明星、艺人纷纷对这些议题发声的时候,也连带影响粉丝看待这些问题的角度,输出拥抱多元的价值观点。
当然响应这场运动艺人也不仅限于欧美演艺圈,远在亚洲的韩国也有不少歌手加入为BLM发声的行列,例如在美国也已拥有极高知名度的韩国男团BTS(防弹少年团)便透过经纪公司向BLM组织捐出了100万美元, 粉丝们也响应偶像,在24小时内募款超越100万美元。名人、艺人们纷纷透过社群软件表达对示威的支持立场,在社群媒体快速传播下,亦是Black Lives Matter能够快速在全球延烧的原因之一。
在往前看的#metoo活动从美国荷里活开始在世界各地延烧,在对照Black Lives Matter似乎是相似的轨迹。现在也可以看到从美国开始,逐渐在各地也开始有探讨当地有色人种族群权益的声浪。
不过,就像法国出现女星串联反#metoo的活动一样,各地都会面临自己社会独有的性别、种族议题,是“隔海跟风声援”美国的社会运动,或是能将眼光放回本土处理自己的社会问题,每个国家的反应不一。而在这波互联网的声援下,究竟能对全球的种族问题、贫穷问题带来多少改变,又会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