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才是第一要务 美国与新冠病毒的“全面战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美国造成的影响已超出各界起初的想像,连此前一直淡化病毒危害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亦一改口风,承认疫情之严重,他在上周二(3月31日)的记者会上更警告全国在未来两周会经历最艰难的时期,并于翌日表示“我看待这种传染病的方式有所改变。它的传染性如此强,从未有人见到过这种情况……流感(爆发时)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美国正持续与这个令人憎恶的病毒展开全面战争”。
在见证了纽约疫情近几周的严峻情况后,相信已没有多少美国人会再将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相比。特朗普用“全面战争”这种措辞,对美国当下的“抗疫之战”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人们依旧难以理解,又或是很难接受的是,为何美国疫情扩散如此迅速?疫情又是如何在美国成为“全面战争”的?
美国确诊规模激增的三个理由
截至美东时间4月5日22时,新冠病毒肺炎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33.2万,9,498人死亡。回望一周前的3月29日,彼时仅有10.3万人确诊,1,668人病死。短短一周时间,美国疫情迅速加剧,庶几关乎三个原因。
首先,美国一系列社会因素有利于病毒传播。仅以美国疾控中心(CDC)迟至上周五(4月3日)才改变立场呼吁民众戴口罩为例,可见“只有患病者才需戴口罩”是美国人根深柢固的认知。且看疫情相对严重的加州,当下累计确诊约为总人口0.035%(截至4月4日,加州确诊近1.4万宗),除非政府及媒体进一步扩大宣传,诸如澄清“病毒主要靠飞沫传播”、“感染比例远大于确诊比例”等事实,否则以当下这个感染比例,要让社会大众戴口罩,难为美国人所接受。
另一方面,美国目前也没那么多口罩,大部份仍需预留给医务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需求更大的人群。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便于上周三(4月1日)再次发出求援信息:希望联邦政府助纽约医务体系筹集急需的10万件隔离服、400台呼吸机、330万个N95口罩及210万个手术口罩。
其次,疫情在美国传播时间长,即便自1月20日首例病患确诊算起,病毒也已经在美国传播两个半月有余。在这过程中,既由于政府严重的“知而不报”或“知而不顾”,也因为一直未有统计国内疫情,直到最近才开始了解实际情况,以至于美国社会直到近几周依然有大量社交活动,病毒得以在人们对之甚为轻视的情况下,肆意传播。
其三,美国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规模正迅速扩大。据白宫疫情工作组协调人波克斯医生(Deborah Birx)3月25日的表态,以及美国新冠疫情数据库“The COVID Tracking Project”整理的数据显示,美国在3月16日之前共进行约15万次检测,3月16日至25日展开了22万次病毒检测,截至4月5日则已共检测超过176万次。美国当下日均检测逾15万次,并将进一步提升检测速度,这是确诊人数大幅增加的客观主因。
最终确诊规模恐将以数百万计
美国确诊病例每日增加的趋势仍未放缓,说明感染规模之大。目前,我们既看到特朗普与蒙大拿州州长布洛克(Steve Bullock)等人围绕“当下究竟有没有检测工具不足”的问题所展开的争吵,也看到联邦政府于上周五宣布计划禁止医院向没有医疗保险的新冠肺炎患者收费,改为由联邦政府按医保平均水平向医院付款。接下来,联邦、州、县各级政府的抗疫工作能否同步、能否高效协调,将决定疫情的后续走势。
当下,美国患者年龄普遍偏年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截至2月11日的72,314宗个案研究显示,0至39岁患者的死亡率为0.2%,40至59岁为0.4%,50至59岁为1.3%,60至69岁为3.6%,70至79岁为8.0%,80岁以上的死亡率为14.8%。新冠病毒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影响差别巨大,年轻人抵抗力较强,故死亡率低于年长者。据美国疾控中心3月26日发布的每周报告,美国留院收治的患者中,40%为55岁以下,20%为20至44岁,确诊患者年龄构成较全球而言相对年轻。
在医疗及防疫资源方面,据美国医院协会的数据,美国医院床位共924,107张(每千人2.8张),重症看护病房(ICU)床位共55,663张。按美国疾控中心上周五发布的每周报告,美国19至64岁、本就患有其他疾病的新冠确诊患者中,约19%需住院,约9%需进驻ICU;在该年龄层没有原发疾病的新冠确诊患者中,则约6.5%需住院,约1.9%需进驻ICU。65岁及以上、患有其他原发疾病的患者群体,约28.5%需住院,约14%需进驻ICU;65岁以上、没原发疾病的患者,约7.5%需住院,2.3%需进驻ICU。
当下美国疫情的死亡率为2.5%,随着检测规模迅速扩大,预料将进一步下降,而按美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福奇(Anthony Fauci)上周二(3月31日)的表态,白宫推算即使社会严格遵守社交疏离守则,全国亦或有10至24万人丧生,意味着全美最终确诊规模将以数百万计。
综合而论,美国各级政府之间协调不易,疫情规模巨大,医疗技术水平虽居世界前列,但诸如医保制度欠缺、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久受各界诟病,且资源愈发紧张。考虑到当下整体约10%的重症率及医疗资源和物资的生产力,美国疫情势必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值此亟需政府“亡羊补牢”,理顺联邦、各州、县政府之间的协调,加强与私企和医疗体系之间调配的时候,美国政治依旧受各种因素纠葛,乃至陷入“美国疫情谁之过”的舆论混战。
党争持续 白宫急寻“祸首”
这还要从美国的确诊人数成为全球首位说起。疫情爆发之初,美国政界及社会不以为意。随着疫情形势愈演愈烈,美国累计确诊病例于3月27日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多,在国内激起了巨大争议。
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表长文,梳理美国政府于第一季度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举措,并最终将美国疫情大爆发归咎于白宫判断失误和不作为。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于上周二宣布成立新的众议院委员会,“全方位”(all aspects)督察联邦政府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并表示不排除会发起一场类似“9.11恐袭调查委员会”的调查。
特朗普将佩洛西的表态与去年“通俄门”调查相提并论,高呼“没完没了的党争调查,已经对我们国家造成巨大伤害”,“这是一次又一次猎巫”。同日,白宫刊登了一封特朗普写给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舒默(Chuck Schumer)的信函,其中写道:“如果你在荒谬、冗长而除了提升我支持率以外毫无作用的弹劾骗局上少浪费些时间,转而帮助纽约人民,那么纽约就不至于在面对这个‘隐形敌人’时那样徬徨无助。”
另一方面,白宫和部份同仇敌忾的共和党议员亦忙于寻找“罪魁祸首”。继3月中旬将新冠病毒改称“中国病毒”之后,特朗普于3月26日的记者会上对中国官方公布的疫情数据提出质疑。部份共和党则在国会提出议案,要求调查中国对新冠病毒的“不足和可疑态度”,并要求追究“中国给国际社会带来的伤害”,乃至抹去美国欠中国的债务,以作赔偿。
“寻找祸首”的对象不仅是国外,也在国内。上周四(4月2日)的白宫抗疫记者会上,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Peter Navarro)罕见出席,表示当下防护物资价格被“黑市炒作”,扬言要“严厉打击囤积物资者”。特朗普则在谈到物资调配问题时,大力指摘各州政府,表示“各州本应该自行储备物资,我们(联邦政府)是后备,不是订购员”。
凡事讲究轻重缓急。美国《独立宣言》明言政府是为了保障人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设立。这三者中哪一项最重要?这或许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无人能反对的是,若连性命都难保,又如何享受其他权利?在此危急情况下,能多救一人便救一人,这才是头等大事。
正如特朗普所言,未来两周将是美国疫情的关键期,当下各州政府皆铆足全力,为抗击疫情四处筹集医疗物资,并在自身无法应对之时,向联邦政府求援。无论是白宫、国会还是各级政府,此时此刻都不应该为“美国疫情不可能是世界第一”或“谁该为疫情负责”等事纠结,而应一再向美国民众强调病毒严重性,乃至落实强制措施,并向抗疫前线提供支援,以“保住人命”为第一要务。
上文刊登于第20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4月6日)《保命才是第一要务 美国与新冠病毒的“全面战争”》。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