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6旬退休教师谈笑太兴奋 下一刻毫无预兆突心脏病发身亡
现时大众会用“笑死”来表达来形容一件事真的非常好笑,然而,你想过在现实生活中“笑死”是真的有可能成真的吗?
近日,社交平台Twitter上传出一段“中国退休教授讲笑话身亡”的影片,现时已累积超过54万次点阅。在影片中可见,男子手持麦克风,外表看来亦状态良好,正对着车上团友谈笑风生,谁知在进行隧道的下一刻,男子便双眼反白往前瘫倒,周遭的团友亦马上上前检视情况。据指,这名男子是上海一名63岁的退休教师,事发当时正在讲笑话,但突然遇上心肌梗塞,倒地身亡。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亦即是俗称的心脏病发作。心肌梗塞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的阻塞或闭塞引起的。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肌肉血液、氧气和营养的血管。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受到阻塞,心肌就开始缺血并逐渐受损。如果缺血持续时间较长,心肌组织可能会发生坏死,形成心肌梗塞。
通常提及到心肌梗塞,一般人都联想到“胸闷、胸痛”,但其实那只是“急性梗塞”发作,亦即是血管中的斑块突然剥落导致血栓时才会出现的,正如上述事件的男子,实际上有一半患者在心肌梗塞前根本不会有胸闷胸痛的症状,因此,平时就更应该留意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出现心肌梗塞的前兆。
以下是心肌梗塞出现前的征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而且持续5分钟以上,表示血管正在慢慢堵塞,那就应该尽快求医:
心肌梗塞的7大前兆(按图睇清)
1. 胸痛:胸痛是心肌梗塞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剧烈、压迫性或灼热感的胸痛,可以向左臂、颈部、下颌、上腹和背部放射。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2. 呼吸困难:由于心肌梗塞影响心脏功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气促。
3. 恶心和呕吐:心肌梗塞可能会刺激消化系统,引起恶心和呕吐。
4. 出冷汗:心肌梗塞时,心脏不断地试图恢复正常功能,导致出冷汗。
5. 心悸:心肌梗塞可能引起心悸和心跳加快。
6. 疲劳和虚弱:心肌梗塞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和疲劳感。
7. 不寻常的焦虑或紧张感:心肌梗塞可能导致不寻常的焦虑或紧张感,这可能是由于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的。
根据流行病史的调查,这种心脏冠状动脉的疾病,最容易在冬天、星期一、起床2~3小时内,或是傍晚的时候发作;简单来说,就是日夜温差大、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上述的症状,又持续超过5分钟,就要怀疑自己有可能心肌梗塞,或是任何心脏的疾病正在发作。
相关文章:【心脏病】提防冠心病、心脏衰竭 4个方法助保持心脏健康👇👇👇
预防心肌梗塞的3大方法
预防心肌梗塞的方法有很多,心肌梗塞高风险族群除了能透过调整日常饮食方式外,还能经由适度的运动来避免心肌梗塞发作,而运动和饮食几大原则如下:
1. 饮食调整
- 选择健康的脂肪:高风险族群应该避免过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而是选择健康的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
-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风险族群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特别是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白面包等。推荐选择富含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蔬菜和水果等。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日常饮食最好尽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膳食纤维有益于心脏健康,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推荐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豆类、水果和蔬菜等。
- 控制饮食中的钠摄入量:平日饮食的应控制钠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盐分。推荐使用低钠调味品和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鲜鱼、瘦肉等。
- 增加鱼类和豆类的摄入量:高风险族群应该增加鱼类和豆类的摄入量,这些食物富含健康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推荐食用三文鱼、吞拿鱼、豆腐、豆类等。
- 控制饮酒:大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心脏疾病的风险增加。
- 定期检查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控制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2. 适度运动
- 咨询医生:在开始进行任何新的运动计划之前,高风险族群应先咨询医生或心脏专家。他们可以评估您的健康状况,根据个人情况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 适度运动:高风险族群应该选择适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脚踏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健康,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 渐进式训练:对于不习惯运动或长期不运动的人士,可以考虑采取渐进的训练方法。从较轻松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心脏负担过大。
- 监测身体反应:在运动期间,高风险族群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心脏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及时调整运动计划或治疗方案。
- 避免极端环境:高风险族群在运动时应避免极端环境,如极寒或极热的天气。这些环境可能对心脏造成额外的负担,增加心肌梗塞的风险。
- 休息和恢复: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对于高风险族群来说尤为重要。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3.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也是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