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拉伕为《末代皇帝》配乐 坂本龙一仅靠1部钢琴编出永恒经典

撰文: KKBOX
出版:更新:

席卷奥斯卡9项大奖,由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执导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适逢32周年,数码修复版于近日重新推出,让新一代影迷都能感受这部经典在影像与音色上的震撼。而片中多段深入人心的配乐旋律,其实是由3位重量级的音乐人建构而成,他们各异的文化观点与创作背景交融于作品中,似乎也正好和电影中动荡的时代气氛相互呼应。

由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32周年,数码修复版于近日在台湾重新上映,在疫情下叫好叫座:

+14

兵荒马乱下的配乐任务:坂本龙一

来自日本的坂本龙一,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分别以个人和电子合成乐队YMO成员身份在乐界打响名号。随后参与大岛渚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不仅与大卫宝儿(David Bowie)共演,更首度尝试电影配乐,一曲〈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成为超隽永经典,从此开启他全新的创作领域。也正因为《战》片,让坂本龙一在康城影展认识了贝托鲁奇,随后获邀在《末代皇帝》演出监视溥仪的日本军官甘粕正彦一角。

坂本龙一在康城影展认识了贝托鲁奇,随后获邀在《末代皇帝》演出监视溥仪的日本军官甘粕正彦一角(《末代皇帝》剧照)

原本只是负责演戏,但当剧组到了长春拍摄时,贝托鲁奇却临时要坂本龙一替片中的登基仪式场景配乐。在当地只有一台破旧钢琴的条件下,坂本龙一仍达成托付,却没料到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就结束。影片拍摄完成后的半年,远在纽约的他接到制片的电话,被告知要在一个星期内协助完成电影配乐。

虽然坂本龙一立刻讨价还价争取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但创作的过程仍然是相当混乱。尤其是在他写了44首曲后,又发现贝托鲁奇后续剪接出的版本已和之前不同,只能持续不断地重写修改。

故事虽然听来十分灾难,但我们最后在电影中听到的坂本作品丝毫未显草率,在中国气味的音色中仍有著属于他自己较为当代、偏向欧美管弦乐曲的个性。除了〈First Coronation〉和〈Where Is Armo?〉等精彩曲目,〈Rain〉配搭片中文绣离婚、在大雨中出走的桥段,更堪称代表性十足的名场面。而坂本龙一在《末代皇帝》中建立的音乐调性,也随著之后与贝托鲁奇继续合作的《The Sheltering Sky》、《Little Buddha》配乐中再次浮现。

西方视角下的东方配乐:David Byrne

或许就是坂本龙一的创作过程太过引人入胜,很多人都忘记了《末代皇帝》电影配乐的其他创作者。David Byrne早年是知名新浪潮摇滚乐队Talking Heads的主唱,至今仍以个人身份创作出碟,打造备受好评的现场演出。他在多年前的访问中曾经透露,贝托鲁奇是在戏院中观赏了Talking Heads的演唱会电影《Stop Making Sense》,才萌生了找他来创作配乐的念头。

“贝托鲁奇说他在戏院里对著电影又跳又拍手,好像在看真的演唱会一样,他也希望他的电影可以获得这样的反应。虽然我们的音乐是摇滚,但我想他感受到的是我们对于各种元素的运用,乃至于对艺术、当代剧场的感知能力可以超越摇滚范畴,所以才相信我可以做出适合《末代皇帝》的音乐。”

然而,身为一个英国人,David Byrne其实更担心自己的西方观点,会衍生太多不够真实的刻板印象。于是他请剧组从中国寄来了一大箱cassette中寻找灵感,以一种行钢线的小心翼翼,试著不刻意模仿地在这些东方元素中创作出自己的东西,避免日后听起来会像是一种文化的冒犯。而最后他写的主旋律,也成为提到《末代皇帝》时,很多影迷心中第一时间扬起的音色。

除了坂本龙一和David Bryne之外,当年于德国留学时在杂志上看到《末代皇帝》开拍消息,主动将作品寄给剧组而获得配乐工作机会的中国作曲家苏聪,虽然只有一首〈Lunch〉被收录在原声带里,但实际上在拍摄过程中同样做足功课,至少写出了时长60分钟的音乐,片中婚礼等场景的传统声响也是出自他笔下。这张电影原声带在1988年一举赢得了奥斯卡、金球奖以及格林美的电影配乐奖项,三个人的功劳可说是缺一不可。

【本文获“KKBOX”授权转载,立即下载KKBOX App收听4000万首中外日韩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