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缝纫乐】小学生设计迷你旗袍 父子档鸡手鸭脚玩针黹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旗袍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但愈来愈少新一代入行,恐怕这工艺会逐渐失传。有见及此,从事旗袍推广十多年的旗袍收藏家袁建伟(Helius),由去年开始跟香港培道中学合作,举办旗袍设计(全港小学)邀请赛,藉工作坊让小学生体验制作迷你旗袍,提升他们对旗袍工艺的认识。今届作品水平比去年为高,更得到Barbie赞助一人一个人偶,作为展示作品的模特儿之余,更可当礼物让参赛者带回家。摄影:伦星扬

小学生们都用心地将自己的设计划在旗袍上,为Barbie公仔添置新衣裳。
旗袍收藏家袁建伟(Helius)会先跟家长和学生讲解旗袍的制作过程。

旗袍收藏家袁建伟(Helius)原本想以出版书籍推广旗袍文化,但怕形式沉闷,故向体验式活动的方向发展。而香港培道中学的校服恰巧就是旗袍,校长张美华也希望这中国传统手艺能传承下去,便跟Helius合作,先在校内中二级举办为期一个学期的旗袍课程。中学生尚可完成整件旗袍的工序,但小学生还未能做到,所以活动从迷你旗袍起步,先让他们认识旗袍结构,提升他们对旗袍工艺的兴趣。

上一届比赛还在试验的阶段,参赛者由度身、制作纸样开始学习,但最后缝制的不是他们的设计,只是净色的旗袍,所用的模特儿也只是不知名的人偶。汲取经验后,今届比赛简化了前期制作的部份,纸样由主办单位预先准备好,重点放在旗袍的设计及缝制部分,让参赛者把自己的设计从纸搬到布上,真正缝制出自己的作品。活动更得到Barbie公司赞助,每位参赛者会有一个人偶,作为模特儿之余也能当礼物带回家。今届主办单位收到900多份参赛作品,最后有21份进入决赛。

小六的陈卓妍的“花中蝶”清丽素雅,夺得优异奖。
原来制作一件衣服真的不容易
参赛者家长 梁太
家长之间互相帮忙,合力把旗袍尽快完成。(左:陈太、右:梁太)

要将一个为期一个学期的中二级课程,压缩至一个几小时的工作坊,莫说是小学生,对家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梁太坦言:“在这个年代,衣服破了通常都会丢掉再买新的,所以很少做针线活。”她更慨叹:“原来制作一件衣服真的不容易。”陈太则庆幸有培道中学的学生在场,凭着她们之前在课程所得到的经验,帮助他们不少。

小六的黄紫嫣感激培道中学的“师姐”在她徬徨无助时出手帮忙。

就读小六的黄紫嫣同学当日独自前来,也十分感激“师姐们”的帮忙。紫嫣的画功不错,设计以孔雀为题,图样颇适合旗袍。不过她最初以水彩在纸上绘画设计,以为在布上的效果会一样,怎知颜料都化开了,令她有点沮丧。不谙针黹的她,更全程大喊“不懂”,也一度想过放弃。幸好有助教指导,加上自己再努力尝试,最后夺得季军。

请半天假来体验也值得
参赛者家长 王生
小六的王熹彤与爸爸“成功闯关”,以“娉婷(蜓)”夺得亚军。

普遍认为妈妈的针黹较为优胜,但当日也有不少爸爸陪同子女参加比赛。王生跟女儿熹彤在过程中像玩闯关游戏,每完成一个步骤都十分兴奋,感到闯关成功。王生更非常用心把小旗袍烫直,好让女儿更容易在布上绘图。他很欣赏这个比赛,因为可以让小朋友有机会学习针线活,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旗袍制作,认为为女儿“请半天假来体验也值得”,更希望活动会继续举办。

陈爸爸在做针线活时十分认真,完全不是他口中的鸡手鸭脚。

父子档上场 爸爸笑称:“一镬泡”

有爸爸出席甚是难得,爸爸跟儿子父子档一起参加更加难得。儿子陈雨阳喜爱画画,在画班老师介绍下便跟爸爸一起参赛。爸爸平时没有做针线活,这次接触缝纫的工序,令他想起中学时替自己缝补“爆呔”的校服裤。他笑指自己弄得“一镬泡”,幸亏儿子有跟祖母学习穿针,反过来教导爸爸打结要“绕数圈,然后一拉便可”。虽然陈生认为自己鸡手鸭脚,但其实两父子制作旗袍时尽显认真的一面,最后更得到优异奖,不比女生逊色。

小四的邓霭锜醉心于水墨画,每个细节位都十分用心绘画,评审更指旗袍作品比纸上的手稿更美。
邓霭锜最后以水墨作品“荷韵”夺得冠军。

冠军以全水墨作画 尽显荷花美态

小四的邓霭锜钟情于岭南派水墨画,为配合比赛“优雅脱俗”的主题,她便挑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最初学校视艺科老师认为霭锜不可能在画纸上以水墨绘画,要在宣纸上才可,但霭锜觉得旗袍是中式服装,要采用中式的素材可合适,所以她请教国画老师,学懂技巧便在家中不断练习。爸爸邓生认为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兴趣,便应该放手让她发展。而这种态度,在过程中全可感受得到。霭锜专心一致地在旗袍上绘画,偶有失误时爸爸才会在旁稍为督促提点,很少出手帮忙。

制作旗袍实在是有很多学问,讲求细腻的手艺之余,也包含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小学生们不只要绘画设计图,还要写200字解释设计意念,可想而知他们要做足资料搜集,了解到旗袍的文化,才可制成出色的作品。希望这群未来之星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做传承下去,为中国传统旗袍工艺揭开新的一页。

每件作品都十分出色,小学生的创意和手艺确实不容小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