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玩具】纸杯纸碟做玩具 日本玩具导师:手造玩具可培养意志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玩具是小孩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除了花钱购买,玩具也可以由小孩自行度身订造。香港日本儿童教育专业协会特意请来日本玩具导师,到幼稚园教小孩利用环保物料自制玩具。摄影:龚慧

(日本玩具导师,龚慧摄)

来自日本的武田真理惠小姐满脸笑容的走进课室,用明朗的声线开始玩具课,虽然需要由翻译人员帮助,但小孩非常专心的凝望着她,期望她接下所制作的玩具。当大家都以为武田小姐会拿出能令人惊讶的法宝,她却拿出一筒纸杯,简单地剪开两边,再画上眼耳口鼻和衣服,不用十分钟,便做成一个人偶公仔。有学生把纸杯画成小动物,有学生画成爸爸妈妈,用手着纸杯的背面郁动,人偶便能咯吱咯吱的说话,更有学生用来互相对话。然后武田小姐又让学生在纸上剪出及画出不同的食物,有小男生画了一只大大的鸡脾,喂给自己的小狐狸。

武田小姐所说的“魔术贴纸”,其实是一小块半圆形的家居胶贴,旨在于纸碟底部造出一个尖端,让陀螺更易转动。(李欣愉摄)

纸碟自制陀螺接着武田小姐又拿出纸碟,她让学生在碟上随意填上颜色,虽然学生们都一头冒水,但仍画得不亦乐乎。当学生都完成后,武田小姐拿出胶樽盖和“魔术贴纸”,分别贴上底面,便成为一个陀螺!与精美的爆旋陀螺相比,学生们的作品当然十分简单,但因为是亲手制作,因此玩得特别快乐。学生们在台上玩了一会,又尝试放上地上看看会否转得更持久,小男生更用它来对战!

简单的纸杯纸碟,便能让一群小孩拥有一段快乐的时光。有26年教育经验的武田小姐表示,手造玩具比现成玩具更能满足不同的年纪及个人喜好,可说是为小孩度身订造。而陀螺是日本人传统的玩具之一,因为玩法简单,但对小孩的成长非常有用:“玩陀螺时需用前三指来转动,手指要非常灵活才能转得久,而小孩日后学习、写字都需用到前三指,所以这玩具可让他们多练习。”

虽然言语不通,但武田小姐(红衣)仍大受小孩欢迎。(日本玩具导师,龚慧摄)

除了肌能上的训练,手造玩具亦能培养小孩的意志:“现在日本小孩非常害怕失败,而造玩具过程中常有失败的机会,小孩便需要动动脑筋,想办法把玩具改造得更好。”武田小姐指自己非常认同蒙特梭利教育法,故每次上玩具课程,都会准备日常中常见且便宜的材料,因为她不希望玩具只成为富有家庭的玩意,而是一般家庭都能无负担地享乐的物品。

香港孩子重学习多于体验武田小姐今次受香港日本儿童教育专业协会邀请,来港任教当玩具导师的技巧,除了上课,今天是惟一一天到幼稚园交流。短短两小时的课堂,武田小姐留意到香港小孩比日本小孩更迟懂得使用剪刀,她表示日本K1的小孩已能自由地使用剪刀,但香港K3的小孩仍略显笨拙:“这五天里我感受香港小孩很努力地学习英文、数学等知识,但我不禁怀疑,这会否减了个人日常体验呢?”

刘玉珠主任(蓝衣)。

负责课堂协调的刘玉珠主任表示,香港的幼儿教育课程多着重教学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机会,老师们只能透过自发性报导各种工作坊来进修:“香港的手工DIY班多做平面、摆设装饰用的作品,能玩的确实不多,而且当老师久了,难免会有点麻木和失去童真。今次校方安排日本导师来交流,从中学习到很多日常忽略了的小细节,例如刚才武田小姐把普通胶贴说成是‘魔术贴纸’,便已能小孩更兴奋更投入。”

两小时的课堂完结后,我不禁想起小时候,不也是用一张纸折个“东南西北”,便能玩一个小息吗?爸妈们也尝试翻翻家中角落,看看有甚么小东西能变成玩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