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疫情期间案例倍增!可影响长远发育 5类家品应减少使用
根据台湾卫福部健保署的最新公布资料,台湾儿童性早熟的人数从2009年的1万1千多人,到2018年的人数已多达2万6千多人,10年间人数增加了2倍,其中女孩人数比男生多了20倍。而疫情爆发之后,国外与国内都有医生发现,这段期间因性早熟问题来求诊的孩子,加倍成长。
许多爸妈在发现孩子过早出现青春期的征兆时,惊慌的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科门诊,家长都在问,如何分辨孩子青春期发育是否过早?也就是所谓的“性早熟”。
孩子性早熟并不是好事,因这随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育及成长!(按图了解
性早熟定义
男女的青春期的发育不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以女生来说,通常在8到13岁时,胸部会开始发育,接着出现会阴部毛发,而初经年龄平均在12岁左右。男生的发育较晚一些,大概在9到14岁才开始,初期是睪丸变大、阴茎变长,接着是出现阴毛、胡子,声音变得低沉。而所谓的“性早熟”,是指女生8岁以前胸部开始发育,或是男生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
骨龄检查
当怀疑有此问题,医生会替孩子安排“骨龄检查”──用左手掌的X光检查,看骨头及生长板的大小,借此了解孩子身体的成熟度,以及还有多少成长空间。
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因为提早发育的关系,造成骨龄快速进展、生长板提早愈合,导致身高发展受到影响。如果孩子提早发育,但是骨龄进展的速度正常,便不必担忧,定期追踪即可。但如果提早发育,而且合并骨龄快速进展,就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
相关文章:儿童身高|别让孩子吃得太肥腻 可致性早熟 随时提早“唔识高”
性早熟原因
家长最想知道的是,到底是甚么原因造成“性早熟”?有许多妈妈都很自责,是不是让孩子吃了或用了甚么不该用的东西,而答案是,案例中有90%是找不到原因的。造成性早熟的原因,普遍来说,一是因为自己体质,二是因为环境贺尔蒙。
环境贺尔蒙
环境贺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也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泛指各式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下物品是孩子比较可能接触的,家长必须小心:
1. 塑胶地垫
“塑胶地垫”可说是婴幼儿最常接触的物品。医生表示,多数的地垫表面会覆盖薄膜来防滑,宝宝每天在地垫上爬来爬去,长时间下来,地垫多少都会有所磨损,宝宝手脚上也一定会沾染上粉尘,如果用餐前没有先洗手,直接抓了食物就吃,就把塑化物质吃下肚。
2. 香氛用品及清洁剂
不少爸爸妈妈为了让空气清新或想营造温暖放松的气氛,会在家中摆放如植物精油、芳香剂等,或者家长本身喜欢使用香水或喷雾,医生表示,坊间许多香氛用品内含香料或定香剂,都可能含有低分子量的塑化剂,很容易飘浮在空气中,进而借由呼吸而进入体内。
清洁剂、标榜婴儿专用的洗涤剂、洗衣精等,成分也都可能含有定香剂,因此,爸爸妈妈在选购时,可以看看产品成分标示,“phthalate”群的字汇指的就是定香剂之类的成分,需要特别注意。选购这类产品时,可以尽量挑选不香的,而避免购买香味过度浓郁的。
3. 用餐器皿
宝宝的奶樽、水壶,以及开始吃副食品后,所使用的婴幼儿专属餐具,要注意使用时是否会溶出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而大人很爱用的科技海绵其实就是三聚氰胺与甲醛的聚合物,如果使用时碰到温水,就会把三聚氰胺释放出来。如果没有用大量清水冲洗,碗筷等器皿上就可能残留三聚氰胺,不知不觉就把它吃下肚。另外,可以不要用保鲜纸(保鲜膜)就不要用,保鲜膜遇到高温会释放出塑化剂。
而前文提到的,疫情爆发,而性早熟案例倍增,医生推断外食比例增加,使用塑胶制品来盛装食物,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4. 玩具
目前市售玩具极高比例是以塑胶做为主要材质,而宝宝正值口腔期,很大的机率会把化学物质直接吃下肚。另外,很多宝宝洗澡喜欢玩小玩具,提醒应避免将塑胶类小物放入热水中,以免溶出有害的塑化剂。
选购时,请注意两个标章。其一,通过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检验合格的玩具会贴上“燕尾标志”。其二,各国有其安全玩具检验标准,像台湾和日本另会贴上ST标志,欧盟会贴上CE(EN71)标志,美国会贴上ASTM标志。
5. 寝具
为了宝宝的健康,减少过敏机会,许多爸爸妈妈会选用防螨寝具。医生表示,其中一种是采特殊编织法使尘螨虫体不易进入(物理性),另一种则是做防螨药剂的浸泡处理(化学性)。化学性防螨寝具如果没有合乎检测标准,其可能内含的甲醛、萤光剂、苯等物质,将会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
除了环境贺尔蒙,也要注意孩子的肥胖问题,以及接触3C萤幕的时间。萤幕的蓝光会导致人体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理时钟。已经有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动物身上,褪黑激素减少会加速青春期的发育。以上关于性早熟的可能原因,家长应谨慎以对,为孩子的健康把关。
【延伸阅读,更多儿童健康建议】
面包当孩子早餐易肥兼影响专注力? 6种常见包点随时热量爆灯!
儿童身高|牛奶早上喝 不及这时间喝更好?原来这是骨质成长时段
【本文获“妈妈宝宝”授权转载,原文:性早熟,疫情底下案例倍增,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远离可能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