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香港VS德国 幼儿教育大不同 德孩升小学才学写字?
德式教育的快乐及自主学习深受家长欢迎,究竟德国幼稚园的学习模式与香港有何不同?马老师在港从事幼儿教育十多年;何洁凝(Ada)则由香港中学教师转身成为德国幼稚园老师,已任教3年,是次两位老师获邀请,一同现身于她们的母校──佛教孔仙洲纪念中学,与一班有志于未来修读幼儿教育,成为幼稚园老师的中四生分享其教学心得。香港的幼儿教育是否问题多多?德国那里又是怎样?两位经验之谈,在学生心中绘出教育蓝图。摄影:叶家豪
德国的弹性上下课时间 以父母时间表行先
马老师:香港幼稚园在过往十几年也发展得很快。幼稚园不一定要读,只要够年龄便可直接报小学。但香港大部分小朋友也会报读幼稚园。不只如此,在入读之前更会报不同的学前班,包括Playgroup、语言发展等。幼稚园入学年龄几多岁?3岁?其实两岁八个月已可入学,但这对一个幼稚园老师的挑战很大,你能想像上课的情况会如何?其实做幼儿老师,耐性真的十分重要。
何老师:德国幼稚园是不分班,3至6岁的学生在一起,因为没有特定的课程,因此不需要准备Lesson Plan,亦不限第几日,要教第几课。学生来教室只有一个目的:玩。每一日就像在家一样,如爸妈会讲故事、唱歌,那么德国的幼儿园就是这样了。
德国幼稚园通常都是全日制,以我教的幼稚园为例,早上7点开门,下午6点关门。但小朋友不是全日都要在幼稚园,家长可以因应自己的需要而决定,如家长要早上9点上班,下午4点放工,就可以早上8点半带小朋友去幼稚园,下午4点30便接回小朋友。因此,家长需要计划下星期的安排,而幼稚园便可以此调动及安排足够的人手。
小朋友在幼儿园升上幼稚园,再升上小学至小四,加上幼稚园有小学托管部,他们成为小学生后亦可回去,因此有9年时间在幼稚园,他们对幼稚园的归属感可以很强。
小知识:香港有学前班,其实德国的6个月BB已经可以去幼儿园。
港德教育的弹性学习
马老师:香港幼稚园的课程是没有一个规定,但有一个教育局出的课程指引,香港幼稚园共约900多间,但课程发展可以很不同,刚才何老师说的探索性课程,有部分幼稚园有采用,有些传统的幼稚园便会采用一些结构性的课程安排,有些是中间的方法。
其实小朋友的特性是玩,要他们坐定定好难,开始5分钟后一定开始玩,高班可能支持到30分钟。有些以主题行先,如以动物为主题,便会由讲故事开始,再教一些相关知识,不过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便要对不同范畴的知识也能融入于教学中。现时大部分都是倾向中间的发展,如首3星期是结构性一点,尾3星期是延展活动,可有机会让老师及孩子发展一些新课程内容。准备升小学,但幼稚园亦怕教得多,但又怕教得少。
何老师:1日要有几多活动?答案是没有,随老师喜欢。我们不是说几多岁便要学什么,就去教什么,反而是去留意、观察学生,看他们玩什么,我们便以此为教他们相关知识。
有一次,孩子和老师布置圣诞树,孩子假装要吹熄蜡烛灯饰,老师暗地把其中一个灯泡扭松,结果全部灯饰都熄了,最后有位5岁的孩子指出当一个灯泡松了,因为电路问题会令整个灯饰都熄掉。第二日,老师带了电池、电灯泡和电线,跟孩子一同研究电流原理。德国幼稚园没有课堂,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老师因应小朋友的兴趣,教他们想学的事。
小知识:德国幼稚园和小学也没有入学试,孩子在幼稚园不用读书写纸,没有小测考试,升小学是以区域划分,同一区的适龄学生会统一派入同一小学。
遇上“麻烦”家长?德无考试点评核?
马老师:家长拣学校的时候,我们会好清楚、坦白地说明我们是哪一类学校,家长是有自主权去选择学校。我们的学校是较少“怪兽家长”,多数有投诉的都是沟通上出现问题,也许是有些错误期望。若考虑转另一出版社的书时,亦会让家长参与选书过程,从而减少阻力。
何老师:德国幼稚园老师不需要处理太多行政事务,而是要评估一个学生有没有需要其他帮助。我们每年也要写一个评估表,如孩子的沟通技巧、社交能力如何,又或EQ高不高等。那怎样评核?其实是在平日的观察中得知,如有争执会怎样处理,同学抢了他的玩具又怎样问他取回?德国十分注重语言,这不是指学会几多外语,而是懂不懂沟通。
小知识:德国幼稚园每天早上也有一个晨圈(Morning Circle),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果等知识外,亦会邀请小朋友在三十几个同学面前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何老师指出孩子的勇气源于他们的真诚分享及兴趣。
做幼稚园老师有何困难?
马老师:其实听不听到小朋友说话背后的含意是十分重要。我记得一次,是围圈讨论的活动,有位小朋友肚痛,其他同学便问:“要去厕所吗?要油吗?要食药吗?”然后有个像技安(又名胖虎)的小朋友便说:“你想死吗?”
这时老师应该会觉得他乱说话,但原来他的妈妈是名护士,曾向这位小朋友解释,有时痛得要紧,会有死亡的情况,因此他真的是担心同学的情况。所以要听小朋友的声音,反而比工作量多更困难。
何老师:德国幼稚园是与孩子一同吃早餐及午饭,与他们相处的时间甚长。我们不会派饭,孩子需要自行处理,如自己的食量多少,就决定拿多少。这表示什么?这是说老师不只是说说道理就可以,而是需要做出来。因为身教,会影响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及性格,这样教学的难处是需要小心言行,上班及下课后亦要顾及自己的行为,也有自己的个人品德培养,如父母一样,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时刻保持警惕。
小知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SEN(特殊教育需要)小孩的情况。香港有母婴健康院服务,若察觉孩子有发展迟缓的情况,便可尽早察觉及接受治疗;德国反而是需要老师与孩子相处时留意孩子的情况,察觉有异,会告诉父母带孩子接受专业人士的判断,若确诊,家长亦可自行决定怎样处理。
在漫长的育儿道路上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如果你有故事想跟我们分享,请把你想分享的内容及联络方法传至parenting@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