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呆 还是认知障碍症?十个警号:善忘多疑 易迷路……

撰文: 梁蔚澄
出版:更新:

常听“老人痴呆”一词,但这称谓并不足以准确描述病情,亦令大众对患者做成误解。凭电影《幸运是我》夺得今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惠英红,在得奖时表示拍这套电影是由于母亲患上认知障碍(又称脑退化症),她希望大家关注到这个病。她早前更在访问时透露母亲在50多岁时患上这个病,开始忘记东西放在哪,想找的东西原来在手中;多疑,说工人想毒死她,起初惠英红笑她无记性、也没有怀疑,日后的关系也变差,最后才明白性情改变的原因,亦错过最佳的治疗阶段。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荣誉助理教授黄凯茵博士亦关注香港的认知障碍症情况,并让大家及早了解十个警号,令长者及早得到适当的治疗。

(邵沛琳摄)

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四、五十岁也可能发病

她解释现以认知障碍症为总分类,当中包括阿尔兹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认知障碍症 (Vascular Dementia)、额颞叶认知障碍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等。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荣誉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 黄凯茵博士 (梁蔚澄摄)

这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85岁以上有3个便有1人患上,因此是颇为常见,亦与大众息息相关。不过她提醒,不要以为这病是长者的“专利”,与壮年人无关,香港亦曾经出现“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患者,四、五十岁也可能发病,但要留意的是这个机会暂时是少于1%,大众不应恐慌。虽然不能百分百预防,但心脏健康与脑部是息息相关,心血管健康也会影响脑血管健康。此外,保持心境开朗、健康饮食及生活,也是预防的最佳预防及治疗活动。

年纪大一定记性差吗?原来不是。

她说一般而言,认知功能随年纪增加是会有些少退步(图表),反应可能没那么快,但不会有明显转变。若患上脑部疾病──认知障碍症,便会令脑细胞慢慢地萎缩、死亡,因此会影响认知功能、判断力,如没时间观念,日夜颠倒。暂时并未有根治的方法,及早发现,便可尽量控制恶化情况,并及早作出生活规划,令长者及照顾者能愉快生活。

红色为显示一般长者正常老化,虚线为患上认知障碍症后的认知发展,其下降速度比正常的快。(Lam TCP. The 2011 Diagnostic Guidel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 U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 Alzheimer’s Association. Available from: http://www.hkma.org/english/cme/onlinecme/cme201112main.htm)

十大警号:

近期记忆衰退、忘记东西、重复发梦无法应付原本熟悉的事无法思考复杂的事情物品摆夜不当,却常认为别人偷了他的财物。对时、地、人分不清楚,容易迷路。判断力下降,警觉性低(如穿不当季节的衣服)变得被动及失去兴趣个性改变(如疑心重,固执、不愿配合)行为与情绪起伏很大、易动怒、部分人有幻觉(此为中后期阶段)言语表达能力困难、无法用正确字眼来表达。(此为中后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