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出发 学生为视障人士设计智能清毒地毯:体验学习好玩自由

撰文: 邓焕仪
出版:更新:

学习场地不限课室,创新教育“启梦者计划”(DreamStarter)便鼓励学生透过体验式学习,从同理心出发,与社区连结。香港浸信会联会小学的小五学生于本学期完成梦想项目,为视障人士设计智能清毒地毯。计划主席及共同创办人黄岳永表示,体验式学习令学生“有机会发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亦转变成一起学习的同行者,师生关系更见密切。
摄影:邓焕仪(部分相片由学校提供)

+2

向教授寻求技术支援

香港浸信会联会小学5年级学生潘明蔚分享,疫情期间,想到视障人士可能难以为随身物品消毒,遂由与视障人士访谈开始,与团队一步步构思设计“智能清毒地毯”。“曾经同组员争辩,用UV灯好啲定用消毒喷雾剂好啲。”

他们在网上进行资料搜集,更以电邮联络理工大学教授,请教专业技术意见。制作好模型后,团队联络香港失明人协进会,让视障人士亲身试用。潘同学认为,“启梦者计划”的活动内容“好玩、自由”,表示在设计过程中,老师不断提供引导,“话畀我哋知下一步可以做咩”。

+1

8成半家长改变对教育的想法

参与支持“启梦者计划”的凯瑟克基金(Keswick Foundation Limited)于2018年委托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就著计划对学童的成效及影响进行问卷访问。期间从学生收集了1035份前测问卷(2018年11月)及1057份后测问卷(2019年6至7月),并从家长及学校职员收集了494份计划后问卷(2019年6至7月),以评估他们在计划完成后的改变。此外,社联亦进行了五个小组及三个个别访谈,共16位家长、14位老师及3位校长参与其中。

结果显示,计划可助引导学生关怀社区,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和同理心,驱动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激活学校和家庭参与及支援学生,同行学习。计划引导老师和学生与社区持份者接触,透过实践满足社区需要的项目,与社区建立更好的连系。

按图了解体验式学习成效

+10

老师和学生均感受到跳出校园、走进社区对教育和学习起正面作用。老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伴,师生间多了沟通,关系更密切。老师及家长亲历了学生的正面改变,亦看见不同学生原来有不同的潜能和长处。

68%学生表示他们更关心身边的人,63%表示他们更愿意帮助社区的人士;72%的学生同意团队合作有助解决问题,70%在参与计划后亦更愿意聆听别人。差不多85%的家长会因为子女在计划内展示的不同能力而称赞子女,超过85%对教育的想法有改变,认为子女有能力去解决问题;80%家长更同意关心社区也是子女学习的重要元素。

“同理心教育”暑期学习

“启梦者计划”将与同样以同理心出发,推动多元共融文化的“黑暗中对话”(Dialogue in the Dark)合作,于今年暑假开始,分阶段推出全新“同理心教育”课程,包括以校长为对象的“校长先导体验工作坊”、支援老师的“教师专业培训课程”以及启发学生的“同理心学习课程”。

这次合作结合双方机构的资源及专长,例如体验馆经历、黑暗中对谈、设计思维及反思工作坊等体验式活动设计,帮助学界在校内推动同理心教育。

相关文章:学做编辑书店职业体验玩住学中文 英华小学老师:更了解文字工作

+1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