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爆伊科病毒2婴儿并发重症亡 附高风险肠病毒特点及重症先兆
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公布,台湾在今年内有第2宗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的死亡病例。患者为未满1个月的新生男婴,最终于3月17日不幸死亡。经检验后确认为伊科病毒11型感染并发重症。以下整理了疾管署的研究,以及高风险肠病毒的特点、婴幼儿重症先兆。
引发新生婴儿重症、死亡的主要肠病毒
是次案例的患者为未满1个月的新生男婴,他于2月中旬因有呼吸困难的情况而入住儿童加护病房。3月中旬陆续出现血氧低、心搏过缓、肝炎、血小板下降等败血症征状,最终于3月17日不幸死亡。经检验后确认为伊科病毒11型感染并发重症。“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都是引发新生儿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肠病毒类型。
疾管署资料显示,肠病毒疫情一般在3至4月开始逐渐上升。台湾今年内已有3宗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的个案,当中有2名感染伊科病毒11型的患者死亡,其中2宗个案的患者更为出生未满1个月的新生婴儿。重症病例数略高于2021年至2024年同期。
孕妇要注意卫生 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
疾管署提醒,为预防新生儿肠病毒,孕妇、新生儿与幼童及其照顾者应避免接触病患,并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及婴幼儿健康状况。
孕妇应在怀孕期间、生产前后都注意手部及呼吸道卫生,减少出入人多和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并避免与患者接触。同时要留意自身健康,如果在产前14天起至分娩前后,有发烧、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肋肌痛等症状,应告知医生并适当与婴幼儿隔离。
家中的成人或幼儿等接触者,亦应用枧液勤洗手。如身体不适,应避免接触新生婴儿,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疾管署表示,成人感染肠病毒时,症状通常较不明显,容易疏于防护而传染给婴幼儿,建议有婴幼儿的家庭要加强个人卫生,外出回家后先更衣。在搂抱、喂食婴幼儿前应用枧液正确洗手,有症状时避免接触婴幼儿。
婴幼儿感染肠病毒病征及重症先兆
新生婴儿在感染初期可能会出现发烧、活力不佳、食欲降低症状,如未有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心肌炎、肝炎、脑炎、血小板下降、多发性器官衰竭等重症。
另外,肠病毒重症的前兆病征为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麻痺、肌抽跃等,如有以上症状应尽速送至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