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逻辑后果教育方式 大人要怎样介入最适合?|Natalie Yim

撰文: Natalie Yim
出版:更新:

正向教养主张以自然后果(Natural Consequence)取代惩罚。可是,有时候自然后果用不上(孩子根本不在乎房间脏乱与否),或者影响到别人(在公园向旁人拨沙子),或者涉及安全(在马路边嬉戏),大人必须及时介入,我们就可以运用逻辑后果(Logical Consequence)。

按图即睇家长运用逻辑后果,要注意3点:

+3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一样,能够让小朋友真切体会到,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附带后果,有时好,有时不怎样好。而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分别在于,前者没有家长介入,后者则有。

运用逻辑后果时,第一,我们需要注意,子女的行为与大人决定的逻辑后果是否相关。即是,孩子房间脏乱,逻辑后果就是要求他收拾房间,跟他看不看卡通无关。收拾房间与看卡通的时间可能会重叠,但家长最好不要抱著“以一换一”或“以牙还牙”的惩罚心态设定逻辑后果。

第二,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选择。例如:“你可以选择现在就收拾房间,或者吃完饭才收拾,但那将会跟你爱看的卡通播放的时间重叠呢。”选择是很重要的课题,让孩子知道选择是有后果的,以后就懂得作出更好的选择,也慢慢地学习到自己有能力掌控前路。

此外,有时候逻辑后果看来与惩罚相像(家长亦很常误用逻辑后果,使之变成惩罚),但由于两者的表达方式——或者说“包装”——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我不准你看电视,快去收拾房间。”是惩罚、要求服从、宣泄怒气;相反,家长设定逻辑后果,再让孩子选择,是引导他们思考、作出较好的选择。

毕竟我们生儿育女,最终还是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自理(self-sufficient),教养也应以此为根本,而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则教导小朋友承担后果,从中改正,或以后做更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

Natalie Yim 为资深英语教师及《童理心》会董,语言学毕业,掌握语言的微妙,后修读心理学,了解行为动机,故善于解读小孩的说话与举动,相信亲子关系是教养的基础:理解应比责备快,解决问题应比惩罚落力。

相关文章:运用自然后果教育方式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从中改正|Natalie Y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