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养家庭】照顾读写障碍孩子18年 寄养家长:当自己细路咁凑!
和谐的家庭与父母的关爱,均对孩子的成长有著深远的影响。然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并不是必然。社会上尚有部分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暂且未能为子女提供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这时候便需要“寄养家长”伸出援手。
早于七十年代,本港已出现寄养服务。有需要的儿童会在参与服务的家庭暂住,寄养“姨姨叔叔”会暂时担当父母角色,照顾素未谋面的儿童,好让他们在隐定的家庭环境成长,减低原生家庭问题对他们的影响,直至与原生家庭团聚或接受领养。这段“暂住”的时间,短则十日八日,长则十八年。
摄影:龚嘉盛
一视同仁地照顾
陈生与陈太现为退休人士,二十多年前从邻居口中得知寄养服务,便开始成为寄养家长。陈太忆述:“那时候女儿都长大了,出来社会工作,不用再花时间照顾。横掂都得闲,问两个女意见,佢哋话‘你钟意你咪做,做吓都好,又有意义。’”。夫妇俩至今曾照顾8至10个寄养儿童,多是短期8至10日的暂托,当中有2至3个则是长期的寄养儿童,最长的一位,便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照顾,现时18岁的Michael,他们至今仍然同住。这些年来,两位女儿于假日亦不时陪伴寄养儿童,亲戚朋友亦视他们为屋企一分子,对他们疼爱有加。
他们分享,照顾寄养儿童与自己孩子没什么分别。陈太表示:“从来唔觉辛苦,都系当自己嘅细路咁凑。”陈生亦同意:“一样咁享受,无分彼此。系有苦有乐,但辛苦嘅都唔记得咗。”两位忆起第一个照顾的寄养孩子是患有心漏病的婴儿,从几个月大照顾至1岁多,经常要出入医院,两人不时轮流到医院照顾。陈生忆述,当时身边的朋友不太支持照顾这名孩子。“个个朋友都叫我唔好凑,话‘有咩事,你揹唔起!’”,但在社工的鼓励下,便“胆粗粗咪试吓”。陈太坦言,当孩子的亲生母亲把孩子接回,亦难免不舍。“好唔舍得,唔开心,都会挂住佢,不过无办法,始终都系人哋嘅(孩子)。”
助孩子培养兴趣
陈生陈太现时照顾两名寄养孩子,分别是18岁的Michael和6岁的当当,而Michael于小学二年级时证实患有读写障碍。“当时佢做功课经常要去厕所,温习默书时明明识,但返到嚟又低分,写字又将啲字调转嚟写,觉得无理由咁,咪同老师商量。”接受评估后,陈生带Michael参与学校为特殊学习需要(SEN)学童而设的特别班。“佢有呢个障碍,要佢写字写得好系好难,唯有尽量做啲功课,吸收几多得几多。我哋都要改变自己心态,要接受。”
随著Michael成长,陈生与陈太积极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除了皮革制作,Michael最大的长处便是烹饪,现在更于香港专业学校就读西厨课程。“每逢暑假,带佢去参加社区活动,如果报学术班,佢又无心机,咪随著佢嘅兴趣去发展。”他忆述,Michael自小便流露出对烹饪的强烈兴趣。“佢四、五年级就成日跟住姨姨去街市买𩠌,叫姨姨俾佢入厨房煮饭仔。后尾我哋咪买个电磁炉俾佢,等佢煎吓鸡蛋、炒吓饭,点知愈煮愈好。”
难忘悉心照料
陈太形容,Michael去街市买𩠌比她更精明,而陈生更难忘太太去年因患脑瘤,引起脑积水,做手术留院期间,Michael的悉心照料。“他当时包办所有起居煮食,又周围问朋友,姨姨咁既情形,煲啲咩好?仲走去街市,叫人留啲生斑,放学去攞。最难得系一个后生仔能够四点起身炖汤,攞俾姨姨,跟住返学,我都服咗佢。”
Michael分享,他在小学阶段,渐渐得知陈生和陈太是寄养姨姨叔叔,这些年来亦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互相帮助和扶持。“很多谢姨姨叔叔这么多年来的照顾,在我寻找兴趣时鼓励我,做自己钟意做嘅野”。陈生陈太则表示,当每个寄养孩子听教听话,长大后能够成才,便已心足。
如何申请寄养服务?
一般寄养服务︰由社会福利署中央寄养服务课统筹,全港共 11 间 NGO,包括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营运这项服务,NGO 社工收到中央寄养服务课之个案资料后,会进行配对工作
紧急寄养服务︰由社会福利署中央寄养服务课统筹,全港由 4 间 NGO(包括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营运。因个案属紧急性质,会由转介社工如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社工,直接致电营运服务之 NGO(包括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配对紧急寄养服务家庭,最快可即日或 7 日内入住。
所有寄养服务,均需由转介社工如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保护家庭及儿童服务课、学校社工服务等相关机构,评核个案之服务需要,再转介有需要儿童接受寄养服务。
如果想成为寄养家长,可与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社工联络:
电话:2492 6088
电邮:fcs@hkcs.org
更多资讯,可浏览:http://www.hkcs.org/tc/services/f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