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影子老师伴自闭症儿童上学 引导学习社交技巧助融入群体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孩子有自闭倾向,家长要寻求支援,轮候政府的评估和治疗服务需时,特殊学校学位亦严重不足。不少家长为了及早让孩子接受治疗,唯有自掏腰包选择其他私营机构及专科的服务。当中有一对一的密集式治疗,亦有社交技能小组。当自闭症孩子的情况有改善,“影子老师”便担当著帮助他们顺利融入主流学校的重要一环。影子,即是暗地里跟著别人的步伐走,那么影子老师的角色及工作又会是怎样呢?(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Hong Kong行为分析治疗课程监督郭雅瑜

拥有13年影子老师及行为分析治疗经验的郭雅瑜(Nicole)指,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在行为、语言沟通和社交三方面遇到困难。“例如他们会发脾气,接受不了转变,有很多自我刺激行为,令他们未能专心上课;他们不理解别人的说话,又未能好好表达自己,以致社交方面有缺失,未能建立好互动关系、会较被动。”

先一对一 情况稳定再重回校园

在Nicole的服务机构中,一般都是家长在学前班发现子女有自闭症征兆,或者已经确诊有自闭症,然后寻求治疗。当治疗师发现孩子有行为、语言沟通和社交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融入群体校园生活中,就会开始一对一治疗。当孩子有显著进步、表现平稳时,治疗师就会让他尝试重回校园或其他群体环境。

自闭儿需分拆技巧逐步学习

为什么在众多特殊教育需要种类中,自闭症儿童特别需要有影子老师的帮助呢?Nicole解释,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途径跟一般孩子不同,他们需要成年人帮忙分析、分拆主动自学、社交游戏、语言沟通等技巧,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习每个细微步骤。

例子如下:

为自闭儿寻找“动力”将技巧泛化

当自闭症儿童在一对一治疗中顺利完成基本必需技巧,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它们泛化到另一个环境。Nicole指,自闭儿本身的兴趣狭窄,做大部分事情的动力都较低,以致本身在一对一环境下可以完成的技巧,在另一个环境下未能完成。“例如一般小朋友都重视老师的赞赏,想做最了不起的学生;对校园中很多事物都感兴趣,充满学习的动力。但自闭儿去到群体环境‘无欲无求’时,很多技巧明明他已经学懂但做不出来。”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熟悉自己的影子老师,为他们找出一个最合适的学习动机。

通常开始服务前,影子老师会跟学校校长、老师、一对一治疗顾问和家长开会,沟通好服务的目的、影子老师的角色。为了保持低调,影子老师通常都会扮演学校的助理,同时照顾治疗对象以外的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室之中,以免其他学生觉得该位同学有异。另外,有时影子老师需要借助其他同学协助制造机会,让治疗对象练习泛化技巧。例如请同学跟他聊聊天,训练他适当地回应别人。这些都需要得到校方理解和同意。

与校方有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影子老师在课室中为治疗对象制造更多练习的机会。(Getty Images)

影子老师与一对一治疗交替进行

各方都配合好后,影子老师就会在课堂上观察治疗对象在学校中的强处和弱处。根据Nicole的经验,“自闭症小朋友比较固执,有好多自己的想法,不太愿接受别人意见。例如有个小朋友很喜欢出去学校的户外空间玩耍,时间到老师召集学生时,他不肯服从,就会出现赖在地上、大叫的行为。”

整个过程中,影子老师会向治疗顾问汇报他所观察到的偏差行为和问题,让小朋友在一对一治疗时可作针对性训练。在一对一训练好后,又会由影子老师负责协助小朋友将技巧带到校园之中。通常影子老师服务和一对一治疗的比例是:一日六小时,各部分占三小时。他们会有系统地制订治疗时间表,设立短期和长期目标,每周由治疗顾问监督及仔细跟进个案,然后每月检讨治疗成果。

Nicole强调,在校园环境的泛化练习中,让小朋友自己亲身完成是最为重要。其他老师看到小朋友不回应别人时,可能会催促他“你快回应别人吧!”;当小朋友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又会急不及待为他作简短解释。这些都是即时令小朋友在当下的环境中看上去比较融入其中的方法,但不能助他学习独立。“小朋友要自己落手落脚去做,取得经验、成果才可再塑造出他下一次的行为。这会令他们更有成功感、自信心,成功率较高。”

早介入早离开最理想

Nicole建议小朋友愈早介入治疗愈好,因为幼稚园通常比较包容、功课量较少、社交行为较容易处理;K3升小一的阶段,小朋友要适应全日制上课和功课量就会比较影响其表现。而愈早离开个案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不过治疗时间的长短要视乎个案的能力程度。她表示最快试过两三个月就可以撤走,但有些要以年计算。而撤走方式不是“一刀切”,可能三小时中本身有五个环节,先在小朋友比较能独立处理的三个环节中撤走。

影子老师成功之道:见微知著

现时身为治疗顾问的Nicole认为,影子老师最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洞悉到小朋友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原因和意图。“例如小朋友觉得赖在地上是想人知道他想继续玩,影子老师要分析到小朋友的行为才可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导小朋友用适合的方式提出要求。例如简单直接地跟老师说‘我想继续玩’。”如果影子老师未能见微知著,只会大海捞针,未能为小朋友作出有效的治疗。

Nicole曾经遇到一个从K1开始接受治疗的个案,他出现了所有自闭症的行为问题。去到某一个阶段,他要参与学校K1的表演,虽然他不是表现得最优秀,但妈妈在台下也感动落泪。“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子女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看起来并无差异,即使只是短时间都会好开心好感动。”这是她经常提醒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