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强项不等如兴趣!动力比天赋更重要|程卫强

撰文: 育儿教室
出版:更新:

父母都想知道孩子的天赋,然后让他们把天赋发挥出来,好像这样才能不负皇天所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的服务,声称可以探出孩子的天赋云云。我对有关技术没有研究,不知当中真确性有多高,但我却认为,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推动力更为重要。

(GettyImage)

当然,我们每人都有“强项”,但过目不忘、无师自通、三岁就能加减乘除百份比的,那种“天赋”,比例上绝无仅有,我等凡人少之又少,不可强求。我们的“强项”、以及能检测到的“强项”(假设那个技术非常准确),顶多是自身里面比较突出的一种能力罢了。

强项不等于兴趣

再者,要知道,强项并不等同兴趣。记得我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一间公司让我做了一个能力测试,结果发现我的能力极度脗合做一个销售员。可惜我并未有心理准备或兴趣当销售员,即使我能胜任,但也未必会享受其中。

工作尚且可以忍受,但如果连“兴趣活动”也不是有“兴趣”的话,难怪学生情绪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

栽培强项 小心弄巧成拙

当父母“得知”孩子的“强项”(我比较喜欢叫“强项”,但商人喜欢叫“天赋”,似乎更有叫座力)之后会怎样呢?当然加以栽培。这种栽培,得留意孩子是否有“兴趣”,还是“为了不要浪费‘天赋’而需要作出努力”。否则,多强的强项也会惹小孩反感,最终反而变得浪费才能了。

话说回头,要知道孩子的强项,真的需要做检测吗?父母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会知道孩子的能力。而细心观察的过程中,欣赏与赞美都能够加添孩子的信心及动力;反之,事事但求即食,要快、要准、要无付出(金钱除外),看完一个报告后再告诉孩子:“你的天赋就是音乐感,所以妈妈帮你报读了钢琴、小提琴、古筝、甚至非洲鼓”,这样的话,你认为孩子会有动力吗?他们喜欢学习吗?

程卫强(专页:Victor Ching -注册心理学家

两子之父,注册心理学家,双硕士学位(应用心理学(特殊学习需要)、环球商业管理)、双学士学位(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为大学客席讲师、私人执业心理学家、企业顾问、创业家,却同时是专注力不足症(ADHD)患者,现身说法读书不需要坐定定、分心也不一定一事无成!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