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真的是为了兴趣而上吗?│Mommy Amy
现今的繁忙儿童除了要应付频密的校内学习而疲于奔命外,基乎全民皆上的兴趣班近来亦被教育局点名为另一个压力来源。这一点其实亦不难理解,观乎市场上所提供的课后活动五花百门,各自斗妍便能略知一二。小朋友能够有多元的课后选择本应是件好事,可惜当套用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时,却变了另一回事。兴趣班真的是为了兴趣而上吗?
家长为孩子报读兴趣班,原因有很多,以幼稚园生为例,有时简单的只是为了打发小朋友的时间,但更多的或许是希望增强某些能力,如学琴是为了提升专注力,朗诵是为了增加自信等;又或是为了増加考小学的胜算,且看与兴趣班衍生而来的不同大小竞技比赛充斥于每个周末便又能洞悉一二。
兴趣班本顾名思义是为了兴趣或培养兴趣而上的班,但我以上所提到的原因却没有一个是关乎兴趣。因为要升学,培养兴趣仿如变成了必需品,我曾听过有幼稚园生一周恒常上著十个不同的课后活动,这听来很极端,但在认识的不同圈子中,我发现现今小朋友参加兴趣班的平均数亦高达五个。小朋友需同时培养五种兴趣,掌握不同能力,无论是金钱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不少负荷。
我很明白父母希望早日帮子女发掘才能的心情,而孩子因为尚幼亦未能辨清兴趣所在。但我们更该鼓励的是持续学习,长期式的渔翁撒网只会两败俱伤,无法持久。如能随时观察孩子的长处及兴趣所在,继而重点培养,同时鼓励他们不要轻易放弃,方能培养成自己的才能及兴趣,真正的为兴趣而上兴趣班。共勉之!
自小志愿成为一名母亲,现育有两名小天使;3岁的囡囡Valerie及1岁的囝囝Wyatt;每日乐于照顾小孩并尽量不受外界影响下,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 本著‘爱分享’的个性,希望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有关亲子的大小事。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