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绘本加入肢体律动训练感知 家长必学说故事三部曲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救世军学属下幼稚园及幼儿学校于早前举办了“喜阅家庭”亲子阅读日,当中包括家长故事工作坊、自由阅读区及幼儿故事专场,带领小朋友和家长冲出课室,享受走动的故事。资深教育工作者及救世军学前教育总主任张素媚,用一本绘本故事带领家长和小朋友加入不同的肢体律动,帮助小朋友的感知发展之余,又可以令他更投入故事当中。而救世军学前教育服务高级发展主任曾慧菱,就在没有书本及其他工具下,向家长示范“说故事三部曲”。摄影:陈乐希

在“走动故事的感观世界”环节中,张素媚小姐以《来种一棵神奇的树》绘本带领活动。这本绘本的特点是讲述一块可以将任何树变成实物的神奇画板,在之前的学校活动中,老师会让学生用不同肢体动作扮演不同的树,又会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创作的树来。在当日的亲子活动中,张小姐就将内容稍作调整,叫小朋友在父母手掌上画树,而父母就在小朋友背部画树。另外,伴随著不同节奏气氛的音乐,父母和小朋友又做出一连串的动作去扮演不同的树,例如弹弹树大家一起跳;等云树父母把小朋友抱得高高的;外星人旅馆树就由父母扮演树抱著扮演外星人的小朋友;小朋友又扮演闪避树,左闪右避父母抛过来的豆袋。

+9

绘本可千变万化 要生活化容易联想

张小姐指,绘本的好处是有故事性的连结,有结构有起承转合,过程中小朋友可以幻想,家长都有好多不同的新意加入去。“同一本书,今次画闪避树,下次可以画捉尾巴树,讲者用不同选材、活动令故事千变万化。”小朋友学前0-6岁的阶段是感知期的发展,加入不同肢体律动,可以让小朋友的视觉、听觉、触觉(包括身体的本体觉、平衡觉)都会得以发展。而其实如果小朋友只是“坐定定”听,投入度会慢慢减低,所以中间加入动态也可以令讲故事的效果更完整。

另外,家长需要留意故事中是否有小朋友可以联想得到的生活情境,“两岁的生活化跟四岁的生活化是不同的,讲者需要令听者容易想像、扮演不同角色,再用不同肢体律动去演绎,小朋友就会好投入”。而这个投入可以训练到小朋友的专注力,让他将聆听、说话表达的能力、肢体感受,透过绘本活动抒发出来。张小姐提醒家长要先用心看完整个故事,不可以讲故事前一刻才看,要先熟悉故事才可以有万千的变化。

而救世军学前教育服务高级发展主任曾慧菱(Elsa)就教家长用蚂蚁与蟋蟀的故事,向家长示范“说故事三部曲”。第一部曲-描述

引导小朋友大胆表达认识及建立词汇训练观察能力

Elsa一开始就问小朋友“你们去过森林吗?”、“森林中有什么?”小朋友纷纷回答:“豹”、“蜥蜴”、“老虎”、“蛇”……森林中的有很多小动物、花草树木,Elsa随心描述了几项。然后她带出故事中的主角,“森林中有两只小昆虫,一只是蟋蟀,蟋蟀是怎样的呢?头尖尖的,有两条好长的触须。”她让小朋友放两只手指在头上,扮演蟋蟀。“另一只就是小蚂蚁,谁看过蚂蚁?是怎样的?如果你要扮一只蚂蚁是如何?”小朋友们就蜷缩起来。

Elsa继续形容蚂蚁是勤力的昆虫,冬天前会不断搬食物回家,冬天就不用挨饿,“它会找什么食物呢?”。“果酱!”、“糖!”……

她扮演蟋蟀说:“不要搬了,那么热!”又扮蚂蚁说:“不搬冬天就没有食物了。”然后蟋蟀回应:“冬天再说吧,我现在先‘懒惰猪’一阵子。”此时Elsa就问小朋友们平时在家中如何当“懒惰猪”。

“夏天过后就到秋天,秋天时树叶会变什么颜色?过了秋天就到冬天,可能地上会变白色,为什么呢?”

说到这里,其实Elsa已经示范了如何用不同描述方法增加小朋友的词汇及常识。

第二部曲-理解

刺激思考(使用推理及预测问句)组织能力同理心

“冬天是怎样的呢?”“很寒冷时你们会如何?”“天气那么冷,吃什么好呢?”小朋友说了一堆食物出来后,Elsa扮演的蟋蟀就表示肚子非常饿,但他没有食物。Elsa问小朋友们为什么蟋蟀会没有食物,小朋友就懂得回答:“因为夏天懒惰猪,冬天时就好饿。”那么他可以到哪里找食物呢?“蚂蚁家!”“蚂蚁住哪儿呢?”小朋友们又说了一堆地铁站名称。

去到蚂蚁家门口,Elsa就邀请一位小朋友扮蚂蚁。

蟋蟀:“我很饿啊!”蚂蚁:“你为何不搬食物呢?”

Elsa表示小朋友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然后就顺利进入了第三部曲-评价。

第三部曲-评价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鼓励及赞赏刺激及鼓励表达建立自信心

Elsa进一步问小朋友:“为什么蟋蟀夏天不搬食物呢?”小朋友答:“因为他懒惰猪!”

Elsa问:“小朋友,如果你是蟋蟀,夏天时会搬食物吗?”

“会,因为怕肚饿!”

“蚂蚁会跟蟋蟀分享食物吗?”

有小朋友答“会”有小朋友答“不会”。

Elsa认同小朋友有时会想分享,有时不想,她就交代指故事中的蚂蚁认为蟋蟀没有食物很可怜,所以最后决定分享,还跟蟋蟀说:“你下个夏天记得要找食物了,还有冬天太冷了,你来住我的家吧,否则会变‘雪条’!”

“最后蟋蟀不用受冷,大家互相帮助真好。”

Elsa指其实大部家长都不是不懂得说故事,只是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如何理解故事的内容,他们要用小朋友的思维去说故事。另外如果家长特别要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说故事,Elsa就指绘本故事绝对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行为,例如“看故事的眼球追踪,可以训练ADHD小朋友的专注力、耐性;自闭症小朋友不太懂得看人‘眉头眼额’,可以藉著绘本故事跟他们一起留意主角的表情、情绪”。她提醒,跟SEN小朋友说故事要特别留意故事发展的节奏,拖慢一点,而用字就要简单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