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动的故事】幼稚园跳出绘本框框  配合音乐律动感受大自然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阅读及讲故事并不只限于室内,室外也是阅读的好地方。有幼稚园推广阅读及亲子共读,提倡除了室内阅读,也提倡走出户外,配合肢体律动让故事变得互动性强及动态,更立体地让小朋友感受身边事物。摄影:邓倩萤

4月春暖花开,是感受大自然气息的良机。救世军梨木树幼儿学校一众师生,来到青衣公园的草地上,一起阅读绘本《来种一棵神奇的树》。

小朋友们排排坐,自己慢慢脱下鞋子,原来是老师让他们赤脚走在草地,率先由小脚板感受草地的冰凉感,以感官开始探索草地。校长陈嘉仪指:“平时小朋友去游乐场就会立刻奔跑,但这刻是跟老师一起经历紧踏在草地上的感觉。小脚板的感觉很复杂,他们会跟老师分享,这样可以带动小朋友的情绪更投入故事当中。”

“小朋友尝试合上眼,聆听一下有什么声音?”

老师不用扩音器,让小朋友可以专心聆听大自然的鸟声、风声。然后就播放轻柔的音乐,“大家跟大自然打个招呼吧!”,引导小朋友跟大自然互动。

“有没有跟阳光打招呼?”

“有没有跟清新的空气打招呼?”

他们的打招呼方式非常不一样,有在草地滚动、嗅闻花香、聆听鸟声,不同的行为都可以训练小朋友的感觉统合,以及肢体动作的协调。

故事中穿插音乐动作 扩阔想像空间

当大家都热好身,酝酿好情绪,就开始故事环节了。故事讲述一群精灵去到神奇微笑森林,当中有一块神奇画板可以将他们画出来的树变成真实的树。他们画了音乐鸟巢树、弹弓树、外星人旅馆树……非常兴奋。在介绍不同神奇的树的过程中,老师用不同背景音乐作为配衬,例如弹弓树是奇趣跳动的音乐、等云树是轻飘飘像飞上天下般的音乐。同时,小朋友会跟著老师做出不同的讲到不同的肢体动作,弹弓树会弹跳弹跳、等云树会伸得很高很高。音乐加上肢体动作令故事更立体,扩阔了小朋友的想像空间、加深他们的感受。

这本绘本的特点是讲述一块神奇画板,所以老师慢慢将音乐转小,让小朋友有自己画一棵树的时间,“如果你有神奇画板,会画一棵什么样的树呢?”然后每位小朋友都专心一致发挥自己的创意,有恐龙树、彩虹树、蝴蝶树等,天马行空。陈校长指,“老师不会分对与错、好与坏,只要是小朋友自己画出来的,就会欣赏,这是他们的感受、创作。”从画作中,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情绪,甚至生活经验,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后,能够更贴切地跟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和生命教育。

作品完成后,小朋友会分成不同组别,跟老师和同学分享。因为学校实行主题学习,所以学生们都习惯自己完成作品后主动跟他人分享,诉说自己的想法、意念。之后老师会将同学们的画作结集成另一本小书,成为这本故事书的延续。

+7

故事,还未完结。情节去到有一天有人画了一棵吃树怪树,把微笑森林里的树吃得一棵都不剩。老师就将小朋友画的树加入故事当中,意指他们也可以成为孕育大自然的一份子,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小朋友们又化身成一粒种子,让老师用水壶在周围洒一点点水,他们就长成各式各样的树,用第一身去实现自己的幻想。

孕育完大自然后,他们就在公园中继续游走,欣赏现实中的花草树木,延续他们从绘本中得到的对大自然的兴趣。回到学校,他们亦有延伸活动,将自己的作品化成戏剧,跟其他同学和家长分享,感染身边人对绘本的兴趣。

+4
救世军梨木树幼儿学校校长 陈家仪

与户外环境连结 强化记忆

陈校长强调,学校希望打破“故事聆听是静而个人化”的框架,“故事是可以走动地享受”。她希望让学生跟户外环境连接起来,过程中强化他们的记忆,因为这些是他们的身体记忆、思想记忆。培养幼儿的成长,家长的角色不可或缺,所以学校都举办不同亲子绘本活动,又欢迎家长到学校的绘本图书馆借书、走进校园跟学生讲教事,最终达到家长和学生共同享受阅读的目标。

“喜阅家庭”亲子阅读日救世军学属下幼稚园及幼儿学校皆重视阅读及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经常推行不同的阅读计划及举办户外阅读活动。他们将会走到公园举行“喜阅家庭”亲子阅读日,当中包括家长故事工作坊、自由阅读区及幼儿故事专场,带领小朋友和家长冲出课室,享受走动的故事。

日期:2019年5月4日(星期六)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地点:启德跑道公园*如天气不稳定,活动地点将改为救世军田家柄小学举行,有关雨天安排请留意救世军Facebook公布

活动特色:•    打破故事聆听是静而个人化的框架,故事是可以“走‧动”地享受,也是可参与及立体性的活动。•    从孩子享受聆听故事,引发孩子感受故事和文字的想像空间与魅力。•    随故事的发展,引发孩子与人、环境或周遭事物互动。•    随著故事完结,进行延展性及探索性的讨论和思考,并以生活素材加以探究、连结。

详情查询:请关注救世军Facebook,或致电59805237 / 5980 5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