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只学字母同数字?几个月后就知道魔鬼在细节|德国红蕃妈妈
许多香港妈妈都跟我说,德国的小朋友太幸福了。上幼稚园去玩,小学没有太多功课,玩耍时间很充裕。那么,看起来德国小学教育很简单,事实是否如此呢?德国三年幼稚园生活,并没有提任何学术教育,幼童返去纯玩,透过不同玩乐,让小朋友学习自理能力,融入社群,习惯团体生活。小朋友在幼稚园学懂规矩,适应了社群,上到小学就正式开始学习了。
大家可能听说过,德国小朋友在六岁前都不会学写字。这个是真的,孩子或许在幼稚园最后一年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正确的揸笔手法,同真正写字认字,都在一年级开始。
德国小学课程,分为德语、数学、自然常识综合科、艺术、劳工、音乐、宗教和体育。小一和小二除了宗教科外,其他科目,为了让学童适应学校生活,余下科目均由班主任负责。我觉得这个安排非常好,其实小朋友在幼稚园真的玩了三年,小一入学才是正式进入学习阶段,真的会怕陌生或在适应和学习方面感到吃力和有困难,记得儿子班里有一两名女同学头几个月都爱哭,怕上学。所以小朋友只需要面对一个老师,就可以减少因为面对不同老师不同处事手法的压力,适应学习就变得轻松。
记得我初初接触吾家哥儿的功课,是有点错愕。吓?小学一年级学习这些而已?
因为幼稚园不会学习,所以,我们在香港幼稚园程度的功课,就是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功课。语文由字母学起,算术亦由认识数字开始。听上来好像很简单,几个月后,就知道,魔鬼在细节。
明明是幼稚园程度的功课,每天大概一张工作纸,一页作业。骤眼看,功课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原来并不容易。香港功课大多抄写,做做简单算术。这边甚少抄词语抄书这类功课,任何学科的功课,都是在训练孩子集中力,锻炼逻辑思考和规矩。譬如说,让小朋友记好数字,其中某份练习,是多只写上不同数字不同颜色的船,小朋友要从中找出属于该数字的颜色作为答案。
类似的功课,其实挺考孩子专注力。认清数字后,就开始教授加减法,采用的是可以帮助日后熟习十进位计算的“凑十法”,除了教授加减,也有不少逻辑推理训练,例如一份加减数功课,先计出数字,再从相关数字表找出字母,再把字母组出来的字写成答案,这些都是很简单的解码游戏。语文亦如是,教授字母,让小朋友脑震荡,画出他们认为会属于该字母的物体,而不是光抄写词语,所以,看似一页手工纸的功课,对于从未在幼稚园认字计数的小朋友,其实挺考脑力的。
德国小一数学功课
无论任何功课,令我最深刻的,是偶尔看到老师在功课旁写下的悄悄话鼓励句。儿子的老师非常有耐性,也好用心去改功课,儿子数学题有次做错了许多,老师在旁写了几句:“嗯,在课堂上我问过你,记得你是明白的。所以喔,好好加油,这些其实你都识答,下次好好做就好了。”然后再有类似功课,儿子做好了,她又会写几句:“看,不是告诉过你吗?你识答架!”男孩子写字难免不太整齐,老师留意到妈妈擦过好多次的痕迹,又跟我说:“他们是男生,写字会有点粗糙,不要介意喔,擦多了孩子不高兴,就没有信心再写好了!”
这位充满爱心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她给的功课,孩子们大约用四十五分钟就会做完。若果在这个时间内未能做完而又觉得孩子已尽力,或见孩子疲累,就不要迫他做,让他好好休息,出去玩放松一下。记得二年班秋天,下了好几星期雨,终于有天放晴。
那天儿子回家说今天没有功课,老师说天晴,请大家好好享受一下午后阳光,好好出去玩。我以为儿子好运遇上好老师,后来升上三年班后,接触到其他老师,都是这样的教育孩子的。记得那位善良的班主任说,光从书本里是不能好好享受成长过程。从旁去支援孩子,让他们有著愉悦的成长路,相信这就是德国教育的原意。
简介:
红蕃妈妈,千里寻夫成功,移居德国十多年,屋邨姑娘跟上德国乡村长大丈夫,育有两名极度恐怖顽劣小兄弟。天天就是跟这对非正常小人类斗智斗力,每晚八时前耗尽他们身上每一格电,令他们倦极入睡,乃红蕃妈妈每天生存目标。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