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求学不是求分数 在德国并不是童话|德国红蕃妈妈

撰文: 德国红蕃妈妈
出版:更新:

老师轻轻放下一堆测验卷和成绩表,缓缓坐下。随意拿出一张测验卷,把手覆盖卷侧的分数,跟我和身旁的大儿子说:“不用望那一行,只是一堆数字,那不能代表什么。看看这张测验卷,大弟你很捧,完成了好多部份,字也写得很好。噢,这题你没有做,是忘记了还是不懂……”

这番说话,老师说得很平淡,很日常,听进红蕃妈妈我耳朶里,却是十分震撼,感受很深刻。我完全没有想过,“求学不是求分数”原来并不是童话。

每当香港有朋友问及德国的教育如何,总会想起这番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的说话,听到这番说话的地方,是在孩子一年班第一次家长会谈的班房。

在德国读小学,不用资料搜集,没有十几间小学给家长报名,面试。而是按人口,大约两三个社区就有一间小学,这几个社区的小朋友幼稚园后基本上就自动进入这家小学(另文:德国小学鸡的孵化过程《一》),渡过四年的小学生活。小学每班大约十至二十多人不等,分班人数视乎每个州份区域不同。我们居于近郊,小学规模相当于香港的村校。这类大部份在香港应该已经走进历史轨迹的乡小,在德国叫做Dorfschule,住在大城市的家长们,是非常羡慕向往这类乡小。原因就是人数少,无论教学资源和品德培养,变相就更加贴心。

吾家大少就读的小学,全校大概有一百位学生,老师、校工,秘书,每一位在学校服务的大人,都叫得出所有小朋友名字,认得谁是哪一班,非常亲切。爸妈们不会从孩子口中听到那位老师特别偏心谁谁这类是非,孩子们心中,老师们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

儿子没有画上四只香蕉四个苹果四棵大树之类东西,而是用鸟瞰图方式画上直升机四枝螺旋桨。

表面上,老师们的确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其实老师们心细如尘,经验丰富,他们跟学生相处不久,就很快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从而作出相对教育支援,因材施教。

就像吾家大哥,心智发展一直超出其他同龄儿童,老师很快就注意到这个SENS儿童。可是,并没有刻意标签我儿,反而更加细心去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动机。记得一年班一份数学功课,介绍数目字4,那学生们画出四种物件去表达4,我儿没有画上四只香蕉四个苹果四棵大树之类东西,他做完这份功课跟我介绍,那是用鸟瞰图方式画上直升机四枝螺旋桨。小一学生画功有几好?这样看图,我自己都一头雾水,相信老师或许会打个大交义。那天放学,我问他老师怎么说。儿子跟我说,老师真的不明白他画什么,所以特别走去问他,他解释后老师微笑说明白了,谢谢他解释给她听。

在许多欧洲人心目中,我们亚裔家长非常紧张孩子学业成绩,催谷孩子成为学霸。老师们知道我是香港人,起初或许会担心我是虎妈。周不时有意无意提醒我:我们这边教育孩子,不是要高高在上,也不会揠苗助长,而是要好好在他身边,细心留意孩子的需要,在他的成长路上作出相应支援,辅助他长大。那天首次家长面谈,其实就是要说给我听,不要看分数,而是要看孩子,究竟做了几多,去欣赏他有多用心去完成测验卷,又小心留意究竟那部份要多一点解释。

其实,这不就是教育本身的原意吗?

在香港从少就被灌输科科一百分,成绩不合格就没前途的我,那天家长面谈离开班房时,十分感触,真心觉得德国的小孩,好幸福。

红蕃妈妈德国生活纪事

简介:

红蕃妈妈,千里寻夫成功,移居德国十多年,屋邨姑娘跟上德国乡村长大丈夫,育有两名极度恐怖顽劣小兄弟。天天就是跟这对非正常小人类斗智斗力,每晚八时前耗尽他们身上每一格电,令他们倦极入睡,乃红蕃妈妈每天生存目标。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