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切忌对孩子说“我唔理你喇” 无理尖叫夜哭或因有压力

撰文: 妈妈宝宝
出版:更新:

宝宝也有压力吗?对宝宝来说,子宫外的世界充满着未知与新鲜感,身边大人与父母的互动他都仔仔细细的观察并感受着,然而来到这个世界,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是他需要面对的大挑战,但只要掌握与宝宝相处的技巧,宝宝就能安心轻松的快乐长大。

宝宝有压力的表示方式

通常爸爸妈妈若给予宝宝足够的回应与安全感,宝宝较不会有压力产生,台湾黄雅芬儿童心智诊所儿童临床心理学家杜娟菁指出,哭泣通常都是为了表达需求,当宝宝需求被满足,即不会出现无理哭闹的状况,但若需求都已满足仍出现无理哭闹的情况、没来由的尖叫或是频繁的出现夜哭,则有可能是宝宝累积了一些压力或紧张,此时建议爸爸妈妈除了透过观察来了解原因外,也要展现耐心来倾听与陪伴宝宝,让他的不安得以释放。

哭泣通常都是为了表达需求,当宝宝需求被满足,即不会出现无理哭闹的状况。(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减轻宝宝的压力

如同大人经过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感到疲劳与压力,但却可能因为主管下班前的一句夸奖而让一天的压力获得纾解,因此若观察宝宝出现有压力的表现而真的不明白原因为何,妈妈持续耐心的回应、倾听、陪伴与适时夸奖,仍能帮助宝宝放下不安,但提醒爸爸妈妈要留心观察宝宝感到有压力的原因,并设法满足其需求。

宝宝其实需要的不多,只要爸爸妈妈每天空出时间(即便每天只有五分钟)来陪伴、与他游戏或阅读,表达对他的爱、接纳并倾听他,都能有效减轻宝宝的紧张与不安感,心理学家杜娟菁强调,所谓的陪伴是指全心全意的专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边看手机或电视边与他玩耍;陪宝宝游戏时,也建议让他保有主导权,延续他原本的游戏模式来参与,例如:当宝宝抓着小狗公仔学狗叫时,称赞他的模仿能力或融入他的游戏情境来回应:“你学狗狗叫好可爱、好像喔。”“狗狗要不要吃饭饭呢?”而避免以干扰或直接改变游戏规则来主导他的游戏,例如:“你学狗叫好无聊喔,学点别的”或“来,狗狗累了,带狗狗进狗屋睡觉吧”。

心理师学家杜娟菁表示,以不干扰的方式陪伴,能够让宝宝觉得被倾听、被同理与被爱,不但能增加他的安全感,也能因此安抚宝宝、纾解他的压力,往后也许当他看到外婆在煮饭时,也会以称赞与同理的方式对外婆说:“婆婆,妳煮的菜好好吃喔!”或“婆婆,你需要我的帮忙吗?”

宝宝其实需要的不多,只要爸爸妈妈每天空出时间来陪伴、与他游戏或阅读。(Gettyimages/视觉中国)

一起学习处理情绪

当宝宝逐渐长大,顽皮的行为可能引起爸爸妈妈的怒气,心理学家杜娟菁提醒,千万不要跟孩子说:“我不理你了!”或“我不爱你了!”以避免引发宝宝更多的焦虑与不安全感,此时,建议妈妈明确的告诉宝宝:“妈妈要冷静一下,我就在旁边(孩子看的到的范围内),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等我气消了再跟你说话。”并在气消后遵守承诺回到孩子身边给予拥抱,并告诉宝宝对他生气的原因。

如此做的重点在于让孩子知道:1)妈妈生气的原因2)妈妈没有离开他3)情绪都有来源也可以被处理4)妈妈还是爱他

心理学家杜娟菁指出,给予宝宝正确的回应与陪伴,可以减少宝宝的不安,并让他较不容易累积压力。

【本文获“妈妈宝宝”授权转载,原文:宝宝有压力.爸妈正确回应